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江南文化空间生产与海派“新变”现在,上海“五个新城”的诸多村镇都在规划建设体育公园、宠物公园,以及美丽产业、国际学校、露营基地等生活和消费场景,但保留越来越稀缺的自然水系是首要的。缺乏自然水系的空间营造,是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新江南城乡美学空间应该既有《清明上河图》的繁华市井,又有《富春山居图》的自然诗意。
- “文化元宇宙的中国印象”前沿工作坊AI绘画观察纪录元宇宙时代,以及所有的技术变革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新的想象力。
- 解构北京消费空间新布局到2035年,北京整体形成国际消费有魅力、城市消费有实力、地区消费有活力、社区消费高便利的全市商业消费空间新格局,充分展现首都风范、中华风尚与时代风情,助力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实现。
- 2022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0.3%2022年上半年,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05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2),比上年同期增长0.3%
- 文化数字化带动文化消费转型升级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应着眼于推动文化与科技结合,利用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赋能文化需求和供给两端,更新数字文化消费方式和生态体系,持续激发数字文化消费新活力。
- 科技赋能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亮出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成绩单”:2021年,北京规模以上核心数字文化企业1708家,实现营业收入11409.8亿元,同比增长23.5%,拉动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4.9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文化领域营业收入占比87.8%,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强劲,16个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0246.5亿元,同比增长22.6%,对全市文化企业收入增长贡献率73.2%。
- 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文化数字化的过程,是一个经济与社会、文化与科技不断融合、发展和演化的过程。加强数字文化建设,以高品质数字文化产品和体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必能为文化强国建设不断作出新贡献。
- 文化酱酒:用人民视角深挖消费场景,以岁月情怀讲好中国故事近日,岁月肆玖董事长麻劲松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时代对酒企提出了更高要求,酒企也需要做好长足准备以应对时代考验。酱酒文化建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更是密不可分,酱酒行业正在经历从“酱酒文化”到“文化酱酒”的跨越。
- 节气文化何以热起来中国人素有亲近自然的传统,感时应物的天性流动于我们的血脉中。在当下的语境中,对节气文化的关注,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多了屏幕时间的精准显示,少了对太阳升落的仰观;有了软件播报的天气冷暖,缺了对草木荣枯的俯察。在被数字科技包围的当下,如约而至的节气,提醒着人们去亲近自然的美好。
- 反对炒作、提高准入标准成数字藏品行业共识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金鹏指出,如何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是数字藏品更有价值的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