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新民俗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伴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乡文化交融更加紧密,各地乡村涌现出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如露营、野餐、广场舞、汉服秀、篮球联赛、特色节庆等。这些活动是传统民俗的有益补充,其中一些已经变成当代乡村新民俗。打造好利用好这样的新民俗,对于乡村文化振兴有着积极的作用。
- 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文化数字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让文化数字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 让长江文化深度融入沿线城市现代化2022年初,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江苏作为重点建设区之一,该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建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同时又该怎样利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契机,推动长江沿线城乡融合及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 江南文化空间生产与海派“新变”现在,上海“五个新城”的诸多村镇都在规划建设体育公园、宠物公园,以及美丽产业、国际学校、露营基地等生活和消费场景,但保留越来越稀缺的自然水系是首要的。缺乏自然水系的空间营造,是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新江南城乡美学空间应该既有《清明上河图》的繁华市井,又有《富春山居图》的自然诗意。
- “文化元宇宙的中国印象”前沿工作坊AI绘画观察纪录元宇宙时代,以及所有的技术变革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新的想象力。
- 解构北京消费空间新布局到2035年,北京整体形成国际消费有魅力、城市消费有实力、地区消费有活力、社区消费高便利的全市商业消费空间新格局,充分展现首都风范、中华风尚与时代风情,助力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实现。
- 2022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0.3%2022年上半年,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05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2),比上年同期增长0.3%
- 文化数字化带动文化消费转型升级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应着眼于推动文化与科技结合,利用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赋能文化需求和供给两端,更新数字文化消费方式和生态体系,持续激发数字文化消费新活力。
- 科技赋能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亮出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成绩单”:2021年,北京规模以上核心数字文化企业1708家,实现营业收入11409.8亿元,同比增长23.5%,拉动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4.9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文化领域营业收入占比87.8%,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强劲,16个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0246.5亿元,同比增长22.6%,对全市文化企业收入增长贡献率73.2%。
- 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文化数字化的过程,是一个经济与社会、文化与科技不断融合、发展和演化的过程。加强数字文化建设,以高品质数字文化产品和体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必能为文化强国建设不断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