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2022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0.3%2022年上半年,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05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2),比上年同期增长0.3%
文化数字化带动文化消费转型升级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应着眼于推动文化与科技结合,利用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赋能文化需求和供给两端,更新数字文化消费方式和生态体系,持续激发数字文化消费新活力。
科技赋能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亮出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成绩单”:2021年,北京规模以上核心数字文化企业1708家,实现营业收入11409.8亿元,同比增长23.5%,拉动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4.9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文化领域营业收入占比87.8%,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强劲,16个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0246.5亿元,同比增长22.6%,对全市文化企业收入增长贡献率73.2%。
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文化数字化的过程,是一个经济与社会、文化与科技不断融合、发展和演化的过程。加强数字文化建设,以高品质数字文化产品和体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必能为文化强国建设不断作出新贡献。
文化酱酒:用人民视角深挖消费场景,以岁月情怀讲好中国故事近日,岁月肆玖董事长麻劲松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时代对酒企提出了更高要求,酒企也需要做好长足准备以应对时代考验。酱酒文化建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更是密不可分,酱酒行业正在经历从“酱酒文化”到“文化酱酒”的跨越。
节气文化何以热起来中国人素有亲近自然的传统,感时应物的天性流动于我们的血脉中。在当下的语境中,对节气文化的关注,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多了屏幕时间的精准显示,少了对太阳升落的仰观;有了软件播报的天气冷暖,缺了对草木荣枯的俯察。在被数字科技包围的当下,如约而至的节气,提醒着人们去亲近自然的美好。
反对炒作、提高准入标准成数字藏品行业共识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金鹏指出,如何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是数字藏品更有价值的探索方向。
数字化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再添动能未来,红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将进一步明确,相关配套政策将进一步完善,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出发,红色文化基因将深嵌群众生活,红色故事也会在人们心中经久流传,成为创造美好生活的内在动能。
打破时空界限 内容生动有趣 看视频也能“涨知识”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信部、人社部近日联合发布的《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提出,加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拓展数字资源获取渠道,做优做强数字教育培训资源,推动数字资源开放共享,促进数字公共服务公平普及。
让农家书屋更具品质活力除了根植乡土,办好农家书屋还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