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资讯
陈平:如何用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再生与利用,需要在分析文化遗产的特征、特色后进行取舍,抓住其某些方面的文化语言加以强化,其余方面进行现代创新与跨界融合,可以创作出具有文化遗产烙印,又符合当代审美与需求的新作品。”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说。
2021数字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11月14日,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1数字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顺利举行。
马兆远:重新定位高等教育,避免中国的锈带蔓延怎样面对后工业化的挑战,怎样避免因为先期工业转移而产生和蔓延的锈带区,不仅是美国的问题,也将是中国,乃至未来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潘鲁生:进一步推动工艺美术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工艺振兴,工艺美术在推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就业创业、艺术创作上取得很大成就,在生活品质提升与文化审美方面呈现独特的高质量发展优势。工艺美术与老百姓衣食住行用等生活方方面面紧密相关,立足当下,关注现实,进一步推动工艺美术高质量发展,共建高品质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北大:用红色文创绘本缅怀英烈 对话青春作为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北京大学自诞生之日起便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无数心怀救国救民热望的北大师生从这里学习成长,并投身于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征程。红色,是流淌于北大精神传统中的热血与基因。
潘鲁生:国风国潮向世界展示中国时尚风貌服饰文化,不仅体现生产生活的功能需求,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传递和表达着人们的生活理念和审美理想。近年来,“中国风”设计引领全球时尚潮,中华服饰内在的文化精神和东方意蕴,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张炜:历史之书、文化之书、创作之书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往今来的诗歌一直很发达。语言文字作为人类的核心发明之一,是我们思想的工具,值得不断钻研、探索,诗歌将语言文字重新排列组合,经常出现在人类社会最繁荣的时代,可谓是一种神性的体现。
“一万个太阳”之“这里有神仙”隆重开幕陆一飞先生从审美的视角,提出了“心性艺术”概念:心性的舒展,才有这份艺术的高贵和自由,希望通过这个系列展,让审美架起人和人、心和心之间的桥梁。
冬奥吉祥物设计师刘平云聊起“冰墩墩”当下,刘平云最大的愿望是:外界公众、孩子们都能喜欢我们设计的吉祥物。“冰墩墩头部装饰有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熊猫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是一位来自未来的冰雪运动专家,寓意现代科技和冰雪运动的完美结合。我们希望借助当下诸多的高科技的材质,给这个吉祥物带来更时尚更丰富的玩法,让大家喜欢它的衍生产品。”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启动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任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