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应用带动文化产品提质升级
发布时间:2023-03-24 11:49:23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杨俊康“聚焦文化数字化”
原标题:数字技术应用带动文化产品提质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数字技术催生新的文艺形态和文化业态,带来文化观念和文化实践的深刻变化。本版即日起推出“聚焦文化数字化”专栏,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助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者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党的二十大的重要部署,也是数字中国建设在文化领域的重要体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沉浸式博物馆、沉浸式体验馆、沉浸式展览,正是数字化文化新体验的典型代表。
沉浸式文化业态的关键是沉浸式交互体验。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智能交互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内容创意的深度融合,这一新业态营造独特氛围与情境,让人们参与其中,获得高价值体验经历。当前,数字沉浸应用到文化旅游诸多领域,是数字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形态,也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方向。
代入感和交互性创造高品质文化产品
数字化技术带来文化生产和体验方式的深刻变化,作为需求侧驱动力的文化消费也推动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业态不断完善。随着文化需求逐渐向品质化、个性化、定制化转变,人们在文化消费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交互意愿不断增强,深具代入感和交互性的沉浸式业态因而受到文化市场青睐。
凭借数字技术,一些沉浸式展演或逼真模拟现实、或创建全新虚拟世界,让观众在声光影电中获得超越现实的真切体验。在一场名为“‘纹’以载道”的故宫数字文物展中,360度环幕展示故宫院藏国宝,高精度立体呈现纹样细节与器物全貌,5.3米高的裸眼3D文物让观众体验在实物展中无法获取的细节震撼。在一款名为《中国园林之旅》的VR(虚拟现实)游戏中,用户通过佩戴专业头盔,进入融自然、建筑、工艺、书画艺术于一体的古典园林中,仰观俯视、远眺近览,充分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之美,踏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诗意之境。
除了代入感,交互性是沉浸式业态另一大突出优势。在“天趣画境——齐白石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中,参观者不仅能欣赏到齐白石画作的数字复刻,亲见齐白石视角下的草木鸣虫和他在画室中的挥毫点染,还可以走入经由数字技术复原的齐白石书房,在画案上通过智能绘画触屏桌泼墨书写,留下自己的作品。许多类似的展览现场,都可以通过实时响应用户的动作、声音和其他传感器数据,给予用户更加即时的互动体验。交互技术还支持多人同时参与,为人们带来更丰富的社交互动体验,增强参与感。
研究发现,数字沉浸凭借强烈的视听冲击,充分激发人们的感受力,进而通过生动、丰富、情感化的体验,帮助用户形成情感记忆;也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帮助用户形成空间记忆;还可以通过互动环节,帮助用户形成交互记忆;根据用户具体兴趣、需求和偏好,提供不同体验,帮助其形成个性化记忆。高质量的数字沉浸展演,通过参与的互动性、过程的愉悦性和内容的文化性,带给观众高品质的精神享受。
技术迭代驱动沉浸体验不断完善
数字沉浸带来的独特体验是由许多突破性技术支撑的。在数字沉浸背后,许多令人惊叹的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演变,推动数字沉浸体验越来越逼真、细腻,同时推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的出现。包括语音识别、手势识别、头部追踪、面部识别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人机交互技术,不断提升互动的丰富性和敏捷性;3D建模和实时渲染技术,如光线追踪、体积渲染等,支撑创建逼真的虚拟场景和角色;云计算技术通过提供弹性、灵活、安全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支持海量的用户访问和数据处理,让数字沉浸更加稳定和可靠;5G技术的高速传输和低延迟特性,为数字沉浸提供更加流畅、快速、稳定的网络支持,完善用户体验。与此同时,头戴式显示器、手柄控制器、传感器等虚拟现实设备和其他硬件设备的升级迭代,也帮助提升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模拟水平。
数字沉浸是一个高度追求集成创新、应用创新的领域。当前,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已逐渐矩阵化和聚合化,各种原创技术应用通过串联算力、共性技术等基础平台形成技术矩阵,极大拓展了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空间。矩阵化的数字技术,也加速着沉浸式场景的更新。例如,5G与云计算链接海量云上文化资源,扩展现实、新型智能硬件等提升文化表现力,人工智能与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促进文化场景的智能交互,大数据与算法让知识图谱化,人工智能物联网使文化场景更具感知力,等等。
在不断迭代的技术驱动下,越来越多沉浸式展演进入公众视野,也引发人们思索:沉浸式就是由声光影电制造的视听奇观吗?沉浸体验是否只是一种依赖技术、追求特效的立体包围式感官轰炸?随着一些技术“喧宾夺主”、内容“似曾相识”的数字沉浸产品在市场反馈上遇冷,行业内外逐渐认识到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创作生产兼具内容巧思与科技含量的沉浸式产品,渐已成为业界共识。
数字沉浸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经过读者征集、网友投票、专家和媒体评选,《咬文嚼字》编辑部选出了“2022年十大流行语”,“沉浸式”名列其中。沉浸式产业被视作从产品经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业态。瞩目未来,数字沉浸将不断探索更灵活的生产组织方式、更融合的业态形式和更多元的场景应用。
更灵活的生产组织方式。例如,组织一场沉浸式音乐会不再需要依赖固定的实体乐队,而是根据每场演出的具体定位和需求,通过数字平台在全世界选择最合适的乐手同步演奏、实时合成,再通过5G通信技术低延迟传输,使音乐服务也能实现类似制造业的全球分工模式。
更丰富的业态融合。当前的数字沉浸产品多以在场体验为主。5G时代的到来,为线下的数字沉浸空间与线上的电商、游戏等业态带来更广阔的融合前景,将有更多的线下场景与互联网相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体验的入口,带动更多新型消费模式的出现。
更多元的场景应用。数字沉浸作为提升受众体验的有力手段,不仅应用于文旅产品,还可用于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推动城市更新。例如,上海的石库门、长沙的文和友等地方特色街区,通过数字沉浸还原历史场景,营造独特城市韵味与烟火气息,不仅成为城市名片,更形成地域文化IP。未来,数字技术助推下的沉浸式业态将进一步成为城市空间的活力地带、文化传承的创新载体。
数字沉浸只是当下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创新创造的澎湃活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继续带动文化产品提质升级,带来新的艺术维度和创造空间,创新文旅体验形式,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期待沉浸式业态继续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体验供给,扎实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宋洋洋)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