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国际视野下“巨龙”的文化交流与传播:《遇见白垩纪:恐龙化石特展》在京启幕

发布时间:2025-11-12 11:13:2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中国网文创 | 责任编辑:杨俊康

11月12日,《遇见白垩纪:恐龙化石特展》在北京遇见博物馆·798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支持,中国对外演出有限公司、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等联合主办,汇聚国内多家古生物机构及权威专家团队,以650余件珍贵化石和4000平方米沉浸式场景,全景式展现白垩纪时期地球生命演化历程。

image.png

国宝级展品荟萃首次集中亮相,彰显中国恐龙研究实力

展览精选来自河南自然博物馆、辽宁朝阳侏罗纪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机构的650余件展品,涵盖恐龙骨骼化石、胚胎化石、足迹化石等十大类别,其中近20件展品被誉为“世界之最”。河南自然博物馆7件“镇馆之宝”首次在京联袂展出,包括全球保存最完整的恐龙胚胎化石“中华贝贝龙”、亚洲最大恐龙“汝阳黄河巨龙”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体长38.1米的“巨型汝阳龙”骨架复原模型,其规模堪比20头成年大象,直观呈现白垩纪巨兽的震撼体态。

展览还系统展示了中国恐龙生物群演化特征,通过辽西热河生物群化石揭示带羽毛恐龙与早期鸟类的演化联系,为古生物研究提供重要实证。部分展品如“霍格沃兹龙王龙”“迷你豫龙”等,以独特命名和稀有性引发科学界关注。

权威团队护航,科学性与科普性深度融合

展览由河南自然博物馆馆长徐莉、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李大庆等专家领衔策划,依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科研机构研究成果,确保内容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徐莉表示:“展览以‘生命的舞台’为主线,通过生态场景复原展现地球生命演化规律,让观众感受自然造物的神奇。”

image.png

策展团队创新采用“场景化叙事”手法,将古生物学知识转化为沉浸式体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指出:“我们打破传统陈列模式,通过互动装置让化石‘活’起来,激发青少年探索兴趣,这正是科普教育的核心价值。”

科技赋能文化创新展陈,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展览运用360°全景复原技术构建白垩纪森林生态,结合声光电特效再现“霸王龙与三角龙对决”等震撼场景。互动展区设置十余项体验项目:“胃石研磨工坊”演示植食恐龙消化过程;“霸王龙咬力测试”通过力学装置直观呈现恐龙生理特征;“恐龙足迹探秘”通过体感交互让观众感受不同物种体型差异。专为青少年设计的“中华贝贝龙成长观察站”,通过动态影像展示恐龙从孵化到成年的生命历程。

image.png

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化石修复体验、古生物专题讲座等活动,邀请专家与公众互动。北京遇见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文化+科技”的呈现方式,推动自然科学知识普及,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国际视野下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展览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史蒂夫·布鲁萨特称赞其“生动呈现恐龙进化史诗”,南非开普敦大学埃梅塞·博迪教授认为这是“自然史研究的视觉盛宴”。日本驻华使馆公使园田庸表示,期待通过此类展览促进中日文化遗产保护交流。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3月1日。作为“遇见博物馆”系列文化IP的最新成果,该展延续了“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通过跨界融合创新诠释中华文明,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

(活动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