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高原真情坐标 | 多彩的恰曲纳村,闪亮的民族团结与振兴实践样本

发布时间:2025-10-18 20:46:2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中国网文创 | 责任编辑:杨俊康


在平均海拔3900米的果洛州甘德县江千乡,恰曲纳村镶嵌于三江源生态屏障核心区域。这片拥有近30万亩草场的土地,不仅孕育着东柯曲河、恰曲纳河等洁净溪流,更孕育了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生动实践。作为全州首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这里的党群服务中心、数字乡村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等成果,以及格萨尔文化的传承脉络,共同勾勒出高原民族团结的鲜明底色。

党建引领筑根基治理创新聚合力

作为果洛州首个“数字乡村”建设实践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搭建数字化治理平台,破解高原牧区服务半径大、管理成本高的痛点,实现基层治理从“突击式管理”向“常态化服务”转型。

脱贫攻坚期间,全村302户115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2019年起,上海援建资金联合省级配套资金、乡村振兴资金共计3190万元,分三期推进示范村建设。藏式民居风格与现代化中式风格交融的“一院一品”庭院相继建成,实现水、电、暖全配套,牧民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上海援建的小康示范村与村里的初心馆党性教育基地,成为见证各民族携手帮扶、共促发展的重要地标。

治理效能的提升带来了多项荣誉,恰曲纳村获评全国第九批民主法治示范村,其“四级联户制”更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纳入基层治理典型案例,为高原牧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文化传承强纽带精神家园共守护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恰曲纳村坐落着被命名为青海省文化传承基地的格萨尔王传承基地,这里是“画不完的格萨尔艺人”阿吾尕洛的故乡。1945年出生的阿吾尕洛熟练掌握佛画艺术,深耕格萨尔文化传承,1987年获青海省文联等单位联合表彰,其创作的大量《格萨尔》绘画作品至今留存于江千乡恰东日寺,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为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村里打造了全州首个大型主题绘画墙,将格萨尔故事与草原文化元素融入村容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为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实支撑:文化广场、足球场、篮球场相继建成,全域覆盖的牧家书屋中,藏汉双语书籍丰富,成为村民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各民族群众在文化广场共跳锅庄、在运动场上同场竞技、在书屋中交流学习,文化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

生态产业同发展绿色家园共建设

作为三江源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恰曲纳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也始终坚守生态保护底线。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广阔的优质草场,牧草生长期长,滋养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境内不仅有金雕、丹顶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岩羊、麝等二级保护动物栖息,麝香等药用动物资源与冬虫夏草、贝母、大黄、当归等名贵中药材在此共生。村里设置草管员、林管员,专职负责草场巡护与养护,同时针对雪灾、风灾、冰雹等自然灾害建立防控机制,守护着这片洁净土地的生态平衡。针对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资源,村里通过规范采挖管理、加强生态宣传,实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平衡。

如今的恰曲纳村,以“防返贫、强产业、促融合”为主线,形成党建引领、数字赋能、产业联动的发展模式。全州首个党群服务中心与数字乡村建设相得益彰,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格萨尔文化传承基地与生态资源开发并行不悖,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恰曲纳村内,各族群众在这片高原上,以“党建红”引领“产业金”“生态绿”“文化彩”,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高原持续绽放。(图文/ 中国网 杨俊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