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真情坐标 | 石榴红籽抱紧紧,高原校园暖融融
发布时间:2025-10-18 19:40:2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中国网文创 | 责任编辑:闻创
走进久治民族寄宿制中学,一座寓意民族团结的石榴籽雕塑静静矗立,在阳光下折射出温暖的光泽。作为多民族寄宿制学校,这里汇聚着藏族、汉族、回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多个民族的学子,日复一日的朝夕相处中,民族团结的种子已深深扎根在这片高原沃土。
久治民族寄宿制中学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主线,学校教职工扎根高原牧区教育,注重对寄宿学生的生活关怀,通过精细化管理让各民族学子在校期间感受到家的温暖,这种关怀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
课堂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推行“双语共育”模式,有效破除了不同民族学生间的语言交流障碍。同时,学校定期举办多民族语言朗读比赛等活动,让各民族学生用母语演绎经典篇章,在文化展示中促进语言互通与情感交融。
特色课程与社团活动为民族团结搭建了多彩平台。学校开设特色非遗课程,组织各族学生共同参与创作,部分体现民族文化的作品被陈列在校园文化墙。运动会等体育活动中,多采用混合民族组队形式,让各族学生在竞技与协作中增进情谊,消除隔阂。
“走出去”交流与“结对子”帮扶让民族团结的视野不断拓宽。学校组织学生赴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走进首都、体验先进技术等方式开阔学生眼界,助力树立人生目标。此外,学校与上海丰庄中学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两地师生通过互赠特色物品、书信往来等形式,搭建起跨越千里的民族团结交流桥梁。
民族团结的成效体现在学子成长与学校发展的双重突破中。校长许宗军向记者介绍,久治民族寄宿制中学的升学率较以往有显著提升,从56%跃升至78%。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共同学习生活中,各族学子间形成了深厚情谊,互助友爱的氛围贯穿校园日常。
夕阳西下,石榴籽雕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各族学子三三两两漫步校园,用流利的普通话交流学习心得,偶尔夹杂几句民族语言的互动。在这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与日常生活的具体实践。
这座高原上的寄宿制中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教育教学创新、交流活动搭建等举措培育民族团结之花,让不同民族的孩子在交流中相知、在互助中相惜。正如校园文化载体所传递的“高原同心,各族同行”理念,这份跨越民族的真情,正伴着学子们成长,在青海高原上绽放出绚烂光彩。(图文/ 中国网 杨俊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