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北京:从 “网红” 到 “长红”,大运河畔非遗市集激发文旅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10-06 09:22: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杨俊康 | 责任编辑:闻创

国庆黄金周,通州月亮河小镇的大运河畔热闹非凡。天津泥人张的细腻泥塑、北京景泰蓝的璀璨光泽、河北剪纸的灵动图案……来自京津冀三地的非遗技艺在此汇聚,一场持续 8天的非遗市集,为市民游客送上了一场可观可触的国风盛宴,更成为观察城市文旅融合、区域消费升级与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动样本。

图片5.jpg

国庆期间月亮河小镇的非遗市集吸引市民“打卡”。(活动方供图)

清晨的阳光洒在大运河上,市集的摊位早已整装待发。从怀柔专程赶来的张女士一家,刚走进市集就被浓郁的文化氛围与烟火气包围。“之前在小红书上刷到月亮河小镇的市集,看到网友分享的美食摊位性价比高、非遗体验丰富,就想着国庆带家人来打卡。”张女士一边拿着刚买的非遗糖画,一边对记者说,“现场比线上更让人惊喜,孩子在剪纸摊位前动手体验,老人对着泥人张的作品连连称赞,一家人都能找到喜欢的项目,这样的假期活动特别有意义。”

作为通州区新晋网红打卡地,月亮河小镇早已凭借丰富的户外市集业态积累了超高人气。数据显示,其在周末和节假日的日均游客超万人次,单日最高游客纪录更是达到 4万人。而今年国庆期间,市集在延续美食、文创、萌宠、潮玩等 300多个常规摊位的基础上,特别邀请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领衔打造 50多席非遗摊位,进一步升级了体验维度。

图片4.jpg

通过非遗市集,更多的老手艺被下一代“看见”。(活动方供图)

在北京大风车摊位前,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格外响亮。有的孩子捧着色彩斑斓的风车奔跑,有的则围在第四代传承人梁德福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将竹篾、彩纸变成一个个灵动的风车。“手艺人就盼着人多、热闹,孩子们愿意看、愿意学,咱们的非遗才有生命力,才能一代代传下去。”梁德福手上不停,脸上却满是欣慰。这种“沉浸式”的非遗展示,打破了传统非遗展览的距离感,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正是此次市集的核心亮点。

“我们特别强调非遗的‘可感可触’,不仅要让游客看到非遗的美,更要让他们亲手体验非遗制作的乐趣。”月亮河市集负责人权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文化是国家的根脉,国庆期间筹办非遗市集,既是为了让市民游客在假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为了以文化为纽带,激活大运河畔的文旅活力。记者注意到,园区内随处可见国庆主题装饰,红灯笼、国旗与非遗元素相映成趣,既营造了节日氛围,也传递出“当代运河生活”的幸福图景。

值得关注的是,月亮河市集的价值不仅在于“聚人气”,更在于“促就业”“助创业”。据统计,2024年以来,月亮河市集已累计吸引 300多万人次到访,直接带动数千人实现灵活就业。为了进一步助力年轻人实现创业梦想,国庆节前夕,小镇还推出了“创业者乌托邦”计划,通过低租金甚至免租的方式,为创业者提供摊位与平台。刚加入市集的摊主赵先生,主要售卖自主设计的创意手工制品,假期第一天就收获了六百多元的收入。“没想到刚起步就能有这样的成绩,市集的高人气给了我们创业者很大信心。”赵先生的话,道出了不少年轻摊主的心声。

从文旅消费到就业创业,月亮河市集的辐射效应正逐步延伸至周边社区与街区,悄然改变着区域的消费层次与消费习惯。此前,周边社区居民的日常消费多集中于超市、菜市场等基础业态,休闲娱乐选择相对有限。而月亮河小镇市集的出现,不仅为居民提供了“好吃、好逛、好听、好看、好玩儿”的新去处,更通过非遗文化、创意文创等业态,引导居民从“基础消费”向“品质消费”“文化消费”升级。

如今,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周边社区的居民会带着家人到市集体验非遗制作、观看文化演出,甚至会邀请朋友远道而来;原本以满足日常需求为主的社区商铺,也开始调整经营方向,增加文创产品、特色小吃等品类,以适配消费者的新需求。这种“以点带面”的消费升级,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更让整个区域的商业生态变得更加多元、更具活力。

从区域发展的视角来看,月亮河小镇这一文化新空间的打造,对区域文化气候培育与产业创新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文化层面,它以市集为载体,让非遗文化从“博物馆”走向“生活场景”,不仅增强了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也为京津冀非遗资源的交流融合搭建了平台,推动形成了更具影响力的区域文化品牌。在产业层面,它探索出了“文化 +文旅 +创业”的融合发展模式,既激活了传统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又为区域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更通过创业扶持计划,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了年轻活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文化产业从业者需思考如何让这种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持续下去。未来,主题类文旅小镇如何进一步提升非遗市集的创新性,避免业态同质化?如何将短期的节日热度转化为长期的消费吸引力?如何更好地联动周边商业体与社区,形成更完善的区域发展生态?这些问题既关乎市集经济的未来发展,也为其他城市打造文化新空间提供了思考方向。

大运河的流水悠悠,月亮河小镇的烟火依旧。国庆非遗市集,呈现了一次精彩的文旅体验,更像是一个缩影,展现着文化赋能区域发展的无限可能。相信随着这类文化新空间的不断涌现与完善,城市的文化魅力将更加彰显,区域发展的动能也将更加充沛。(中国网 杨俊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