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真情坐标 | 以语为桥,果洛农牧民演讲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发布时间:2025-09-22 09:27:51 | 来源: | 作者:杨俊康 | 责任编辑:闻创灯光璀璨的剧场内,掌声阵阵。一位身着传统藏装的牧民姑娘手握话筒,用清晰流畅的普通话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我叫桑昂卓玛,是一名从这片草原走出去,又回到这里的大学生。当年背着书包离开牧区时,阿爸对我说,草原的草要一起长,家乡的人要一起走。如今,带着知识回到故土,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背后‘民族团结’的真正分量,它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牧民邻居帮我家赶牛羊时的温暖,是学校里汉族老师教我写汉字时的耐心,是各民族同胞像高原上的山与水一样,相依相存、共生共荣的真情实意。"这是演讲大赛开场时动人的一幕。
9月19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演讲大赛决赛圆满落幕。来自果洛州6县的25名选手登台竞技,用朴实的语言、鲜活的故事诠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媒体行记者在一线记录发现,这里各族群众把国家通用语言化作政策落地的“翻译器”、生态守护的“巡护旗”、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绘出一幅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
在大武乡日进村藏族青年西日尼玛的演讲中,藏族牧民才旦从“听不懂”政策到主动加入多民族生态管护队,同汉、回族队友携手巡护三江源,草原植被盖度再提升;65岁藏族阿妈卓玛从“不会一句”汉语到用熟练操作电商平台卖藏绣,产品畅销全国,带动各族妇女家门口增收;在村里的文化站,青年干部用双语为孩子们开展课后辅导,读经典、学知识,语言桥梁孕育“石榴籽”般团结新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在大赛舞台上被翻译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日常。
"本次大赛,是对果洛州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学习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验,也是展示全州各族民众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中共果洛州委常委、州统战部部长祁乐廷表示,将以本次演讲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州内各族民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和理解,持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推广,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雪山为证,草原为凭。语言正在青海高原架起一座“连心桥”,桥的这端是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桥的那端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灿烂未来。(中国网 杨俊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