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史家胡同博物馆:曲艺与文物交相辉映绽放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25-05-19 17:11:49 | 来源:中国网文创 | 作者:杨俊康 | 责任编辑:闻创

image.png

2025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博物馆内气氛热烈,掌声阵阵。由北京住总集团城市更新事业部与对对书场联合推出的系列文博评书《镇馆之宝》首场演出顺利举办。

演出现场,史家胡同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到场观众详细介绍了 5 月 18 日国际博物馆日的背景情况,着重阐述了史家胡同博物馆 “听见・胡同” 主题活动及《镇馆之宝》文博评书的亮点特色。

以 “文物讲故事,评书话千年” 为创意理念,本次文化活动将文物知识与评书艺术有机结合,创新突破传统展陈的静态模式,采用动态叙事手法,让文物故事生动 “活” 起来,为博物馆文化教育功能增添新活力。同时,史家胡同博物馆与声音艺术博物馆紧密围绕 2025 年国际博物馆日 “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主题,展开深度联动合作。双方通过整合资源、借助科技赋能以及推动社区共建等方式,将 “老北京声活” 项目成功引入史家胡同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城市声音记忆进行升级重构,把百余种老北京生活场景转化为独特的声景体验,实现博物馆 “胡同声音” 展厅内容的全新升级。

对对书场主理人杜对对向记者分享了创作理念。他介绍称,自己毕业于南京大学考古文物系,是袁派评书传人,始终认为文物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物质层面,更在于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丰富故事。《镇馆之宝》系列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用评书的 “烟火气” 点燃文物的 “文化魂”。

1747645834657.png

此次首演的《镇馆之宝》以故宫为主题,采取 “一书一场一文物” 的演出形式,吸引了众多文博爱好者与曲艺观众前来观看。演出现场,杜对对凭借精湛的技艺,生动讲述清明上河图背后的故事以及九龙壁中的奥秘,引得现场观众掌声不断。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表示被这种新颖的文化体验所吸引,认为博物馆可以如此 “潮”,文物故事可以这般 “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首演仅是系列活动的开端。近年来,杜对对带领文博专业团队,将文博知识与传统评书曲艺相结合,已创作出数百段文博评书作品,开创博物馆社教新形式。面向未来,史家胡同博物馆与对对书场将继续围绕 “中国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这一核心主题,推出系列原创评书演出,并定期呈现不同文博主题的专场活动。从青铜器到陶瓷器,从书画典籍到建筑构件,每一场演出都将成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杜对对表示,期望通过这种创新形式,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爱上博物馆,爱上中国传统文化。对对书场也将继续发挥 “曲艺 + 文博” 跨界优势,不断探索多元模式,为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拓展更多可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对文化体验的需求日益多元。史家胡同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推出原创文博评书,这一举措是博物馆主动拥抱创新的积极尝试,也是博物馆运营方式的一次有益变革,为全国博物馆发展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范例。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评书作为传统曲艺形式,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与传播力。两者的结合打破了传统展陈的边界,使文物不再默默 “沉睡”,而是通过说书人的精彩演绎,将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内涵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给观众。随着说书人的醒木拍案,文物背后的故事如同画卷般徐徐展开,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真切感受历史的温度与文化的魅力。

(图片由活动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