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首都科普好书 | 从阅读分享中看见科普阅读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4-12-17 16:05: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杨俊康 | 责任编辑:文创中国日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4首都科普好书”阅读分享系列活动落下帷幕。本年度“首都科普好书”阅读分享活动于10月25日启动,历时近2个月,携手20余家首都科普阅读空间,精心组织了30多场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系列活动秉持前沿的科普理念,巧妙融合了阅读、聆听与观看等多种体验方式,搭建起一座座科普的桥梁,引导广大市民增强科学意识、体验科学精神、探索科学奥秘。
本届“首都科普好书”共收到145家出版机构申报的346部作品,经过初评、公众网络投票和专家终审,最终30部优秀科普图书脱颖而出。这些图书作为阅读分享系列活动的重点内容,以“科普无界,阅读无界,人生无界”为主旨,围绕“首都与科技”、“博物与生活”“天文与气象”“地球与地质”“工程与技术”以及“人类与科技史”六大主题,带领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科技的魅力,探索科学的新领域。
作者与读者更近了
科普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像是相互连接的桥梁。“2024首都科普好书”阅读分享系列活动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了自然界的奇妙,以“面对面的距离”激发了大众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在“首都与科技”板块,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岳升阳引领我们探寻北京中轴线下的古河道,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共和国医者》分享会,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医者仁心与共和国发展的紧密相连;科学普及出版社医学人文编辑部主任宗俊琳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制片人于菲的讲述,让听众为之动容。
《给孩子的果蔬观察笔记》阅读分享会中科院植物学博士史军与儿童读者面对面
在“博物与生活”篇章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资深编辑、《中国动物,很高兴认识你》一书的策划编辑陶然带领读者走进中国动物的奇妙世界。《给孩子的果蔬观察笔记》阅读分享会上,中科院植物学博士史军为大家揭开了日常果蔬背后隐藏的生命奥秘。而“以花为名——《花朵的秘密生活》观影会暨《人生的花园》新书首发”活动,更是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关于花与人生的深度对话,让我们在花香中品味人生的真谛。《北京常见野鸟图鉴》读书分享活动上,北京动物学会理事李兆楠的带领大家走进了北京鸟类的世界,感受生命的多样与美好。此外,《鲸鱼海豚有文化:探索海洋哺乳动物的社会与行为》图书分享会,让我们跟随北京大学博士葛鉴桥的脚步,一起探索海洋哺乳动物的智慧与奥秘。
“人类与科技史”领域的几本重点图书,串起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尹璋琦在《光的探索》科学故事分享会中,带我们领略了光的神奇与魅力。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则在《太空探索通史》分享会中,与我们一起仰望星空,探索中国古代天文的奥秘。此外,《势不可挡的人类》图书分享会,更是让我们对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有了更深的认识,考古学博士闫欣与尤瓦尔·赫拉利团队华语市场负责人陈光宇的讲述,让读者对人类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在“天文与气象”单元,自然摄影师计云带来《天空大图鉴:中国观云赏天者指南书》阅读分享会,详解天空的神奇瑰丽与变幻莫测。地质博物馆副馆长陈宏毅则带着我们阅读《行星地球》,识认天外来客,让我们对宇宙的浩瀚有了更深的认识。知名文学作家贺颖则在《奔月》分享会中,向我们展示了嫦娥工程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B站年度UP主苏镝坷的《风暴之下》观影会,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与人类的坚韧。
在“地球与地质”板块,我们跟随郭守敬纪念馆馆长朋朋哥哥的脚步,领略了大河文明,学习了治水智慧,通过《大江大河科普绘本》图书分享会,对地球与地质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河流》的分享中,我们在国家动物博物馆与编辑佩瑶一起探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到了地球的神奇与美丽。
在“工程与技术”单元,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朱海峰在《走进国之大道:G219高原篇》图书分享会中,向我们展示了国之大道的大美之境。西城区学科带头人陈爱峰则在《物理时空门》分享会中,带领我们一起探索了物理世界的奥秘。
北京图书大厦
值得一提的是,空间与内容。“2024首都科普三十书”阅读分享会受到了北京天文馆、国家动物博物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等场馆,以及北京图书大厦、PAGEONE书店、国图书店、三里河阅读空间、地图主题书店等文化空间的大力支持,北京联合大学、东直门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学校等教育机构也积极开展分享交流。每场分享会,主办方在空间布置上都投入了心思。细节彰显了主办方对于科普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也体现了他们为打造高质量科普阅读体验所付出的努力。
每一场活动,每一本书,都如同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科普无界,阅读无界,人生无界。在这个充满知识与智慧的时代,用阅读拓宽视野,用智慧创造未来。
媒体与传播更生动了
作为一场科普文化盛事,“2024首都科普好书阅读分享会”不仅精彩演绎了各类科普图书的深厚内涵与独特魅力,更巧妙融合视频、音频等多元化全媒体元素,打造出一场视听与思维交织的科普盛宴。此番盛会汇集了国内顶尖科学家的前沿研究成果与学术专著,同时也引入了大量深受儿童喜爱的科普作家的经典与新品力作。这些珍贵的科普资源与全媒体内容,通过线上平台、社交媒体及线下活动等多样渠道广泛传播,为广大的科普爱好者们开辟了一片更为广阔、多元的学习天地。
随着2024首都科普好书30书线下分享会的正式展开,《科普时报》全程跟踪报道,并以专刊形式,对“2024首都科普好书”30书进行深入解读系列专刊推介,就像是科普界的“邻里节”,让平时觉得高深莫测的科学知识,变得亲切又有趣。不管你是对天文地理感兴趣的小朋友,还是想了解健康养生知识的长辈,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科普“小确幸”。
《科普时报》“2024首都科普好书”专刊
开卷智能选书平台推出的“2024首都科普好书”主题书单,深度聚焦科普书籍的功能性与普及性,不仅为出版机构提供了展示优质科普内容的窗口,增强自身在科普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读者可以通过平台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科普书籍,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在此次系列活动中,在发挥传播媒体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视听”手段,以视频采访、直播连线等方式推广科普内容,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大大拓展了科普传播的时空范围,覆盖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同时,《科普创作》期刊也将对入围图书《给孩子的果蔬观察笔记》《东北虎的故事》《奔月》三部科普好书进行专版推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封底特别宣推。值得期待的还有,《中学时事报》也将在寒假期间推出多期寒假特刊。
调研与反馈更专业了
分享会活动期间,北京广播电视台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项深入的科普阅读问卷调研,细致探索首都地区科普创作出版及公众科普阅读的现状。此次调研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广泛覆盖了不同年龄层、学历背景和阅读习惯的公众,全方位、多维度地收集公众对于科普图书的偏好、获取科普资讯的途径以及对科普阅读服务的期待等关键信息。问卷内容紧贴实际,既关注科普图书的类别、阅读频率等基本信息,又深入挖掘公众对于科普阅读指导、阅读场景及科普资源的需求,精准洞察科普阅读市场的现状与趋势,为科普图书的创作出版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优化阅读推广活动,推动科普阅读在首都地区的深入普及与持续发展。
12月15日,在“2024首都科普好书”分享活动圆满收官之际,北京广播电视台特别播出了一档长达14分钟的新闻调查节目,基于500余份问卷调查结果,聚焦公众对科普图书及科普阅读空间的见解与需求。调研结果显示,广大读者对北京市内丰富的科普场馆与多样化的科普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此次调研活动深入探索了读者对科普图书的实际需求与宝贵建议,并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熟人推荐成为读者获取图书资讯的首要渠道,紧随其后的是媒体推荐,这为进一步精准推送科普资源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4首都科普好书”征集推荐活动,不仅为读者搭建起了一座座通往科学世界的桥梁,更为科普创作与阅读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体现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