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大图鉴:瑰丽的自然天际与好玩儿的科普写作
发布时间:2024-12-17 17:16:1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杨俊康 | 责任编辑:中国网文创计云最初是一名昆虫分类学者,他对昆虫的热爱始于童年,这种热爱最终促使他考入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专业。毕业后,计云将这份爱好发展成职业,走遍各地调查研究野生动物、撰写科普文章、拍摄自然纪录片,并出版了专著,获得了行业内的一致好评。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的事业轨迹发生了转变。2012年夏季,计云在百望山观鸟时,意外地看到了一片“七彩祥云”,这片云彩瞬间变成了一整片的“火彩虹”。这次经历激发了他对云彩的好奇心,他开始翻阅大量资料,发现仅“火彩虹”这样的冰晕现象就有上百种,形态各异,实属罕见。
2023年末,《天空大图鉴》面世。2024年《天空大图鉴》获评“首都科普好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计云的科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他用自己的方式,将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温暖相结合,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理解科学的窗口。化学工业出版社图书策划编辑孙晓梅发现,“好多读者都一起跟着抬头看天了!”探索天空的故事,是关于热爱、探索和分享的旅程,也是一段关于如何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大众语言的科普尝试。通过科普作者的眼睛,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一、让“好玩儿”的科普种子发芽
在计云的世界里,科普不只是知识的传递,它是一种艺术。从昆虫到自然,从云彩到天空,将复杂科学转化为大众语言。这种能力,映照出作者本身所持有人文关怀。这期间不断探索和发现的旅程,也是他与读者共同成长的过程。
计云的故事始于对昆虫的热爱。他的童年,是在姥姥的田野故事和父亲带回的自然宝藏中度过的。姥姥虽不识字,但对自然界有着惊人的认知,她以自己的方法教会了计云识别各种虫子和草木,这种对自然的直观认识和热爱深深植入了少年的心中。父亲又是一名煤矿工人,尽管工作辛苦,但总会带回一些山林田野中的小东西给计云认识,这些小物件激发了计云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这些童年的记忆,让计云对自然世界充满了无尽的好奇和敬畏。
之后一次偶然的观鸟之旅,让他抬头望向天空,那片“七彩祥云”激发了他探索天空奥秘的渴望。从那一刻起,计云开始了从探虫到追云的转变。他开始研究云彩,记录天空的变化,将这些自然现象的美丽和奥秘通过文字和图片传递给公众。
在这个过程中,计云意识到,科普它不是干巴巴地自说自话,“我觉得这里面很好玩儿,希望大家也能体会到。科普是一种连接人与自然、人与科学特别有意思的桥梁。”计云将这种“好玩”的心态也应用到了对女儿的教育中。他不主张过度的竞争和压力,而是鼓励女儿在玩乐中探索世界,发现学习的乐趣。他相信,当学习变得有趣时,知识的获取就会变得更加自然和高效。
《天空大图鉴》受到了大众的关注与读者的肯定,更多的人欣赏到了自然界的奇妙。《天空大图鉴》的出版,是计云自己,也是中国年轻科普作者成长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二、让“天空的微笑”感染大众
在计云的笔下,天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秘领域,而是触手可及的自然奇观。他如何将那些高深莫测的科学概念,转化为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的语言,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计云觉得,让科学走进大众,首先得让视角变得亲切。在《天空大图鉴》中,他没有堆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平实的语言,将云彩的科学原理娓娓道来。比如,当他解释“火彩虹”这一罕见的大气光学现象时,他没有直接抛出“环天顶弧”这样的专业名词,而是用“天空的微笑”这样的比喻,让读者在想象中就能感受到那一抹温暖而神秘的光弧。
视觉的力量是巨大的,同样作为摄影师的计云深谙此道。他的书籍中,每一片云彩、每一束光晕都有对应的摄影图片,这些图片不仅仅是装饰,它们是理解的桥梁。通过这些图片,读者可以直观地看到云彩的形状、色彩,甚至是它们在天空中的排列,这种视觉的直观性,让复杂的科学概念变得生动而具体。
作者还善于将科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解释某些云彩的形成时,他会提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类似现象,比如冰晶在寒冷的冬日窗户上形成的图案,与高空中冰晶云的形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类比,让读者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找到了科学的共鸣。
互动是计云科普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读者进行互动,解答他们对天空现象的好奇和疑问。这种即时的、双向的沟通,不仅让科学知识的传播更加有效,也让读者感到自己被重视,他们的问题和好奇心得到了回应。
计云的科普工作,也是一场信息的个性化传播。利用新媒体平台,根据用户的兴趣和特点,推送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天空现象。这样的精准传播,让科普内容更加贴近读者的实际需求,也让科学知识的传播更加高效。
在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时,运用图表、动画等工具,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可视化的信息——这种自觉的表达习惯,让读者即使在面对复杂的科学知识时,也能一目了然,轻松掌握。
三、让专业的出版物落地呈现
计云分享出版《天空大图鉴》这本书时,有很多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图书是科普作者个体对天空现象的热爱和追求的结晶,也是与出版社、专家团队多年合作的成果。
“作者里的张超、王辰,他们就是‘巨人的肩膀’。”计云在追逐云彩的过程中,得到了身边多年合作的专家支持。这些来自科研一线的经验与分享,给了他快速入门的法门,让他能够迅速成为受到圈内认可的科普作者。他们之间的默契合作,建立了一种天象实时互报机制,增加了观察样本,使得即使一两个人错过,也极少会所有人都错过。这种合作机制让计云能够更高效地追逐云彩,也为他的科普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支撑。
在图书的装帧设计上,作者与出版社进行了密切的沟通和磨合。为了保证书籍的专业性,他们不得不放弃了一些巧妙但可能影响信息传达的设计元素。这个过程中,团队坚守着一个共识,就是专业性和准确性优先,以确保读者能够获得最准确的天空现象知识。
在出版印刷阶段,计云对色彩的准确性要求极高。他不厌其烦地调整色差,反复比对,以确保印刷出来的图片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天空现象的真实色彩。计云甚至在印厂里全程监督,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他的高标准。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科普作者对作品的专业态度和对读者的负责精神。
《天空大图鉴》的出版,是个体多年积累和努力的结果,也是团队合作的成果。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体现出创作者对于自然科普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出版团队在专业领域内的高标准和严格要求。通过这些方法,图鉴不仅让科学变得易于理解,更让科学变得有趣、亲切。作品的闪光之处是科学与人文的生动结合,以天空为切口将万物的有趣尽可能多而真实地再现到人群面前。通过科普作者的眼睛,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天空世界。(文/中国网 杨俊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