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资讯

自身传奇,保护亦是传奇

发布时间:2024-05-22 21:00:00 | 来源:中国环境APP | 作者:中环报记者王琳琳 | 责任编辑:杨俊康

经常在全国各地给中小学生做生物多样性科普讲座的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郭耕,常问场下的人一个问题:38+39等于多少?

“一般四五年级的小学生都能回答:77。但对于麋鹿来说,这道题的答案是1.2万。”郭耕告诉记者。

答案“一语惊人”的背后,浓缩的是麋鹿这个传奇物种,从零到万,在中国涅槃重生的全过程。

从野外灭绝到重返家园,再到种群复壮、放归自然,截至目前,我国麋鹿总数已超1.2万只,其中野生数量达5000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物种引进指南》认为,中国麋鹿重引入项目是全世界138个物种重引入项目中最成功的15个之一。

“自身是传奇,保护亦是传奇。”面对麋鹿物种保护取得的如此成就,郭耕内心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已经退休的他,比退休之前还要忙碌,从天南到海北,从山川到大海,他一路走一路讲麋鹿保护的故事,也把生物多样性保护普及到万千听众心中。

图为2024年5月3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黄海湿地野鹿荡,成群麋鹿嬉戏、觅食,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人民图片网

从0到万,涅槃重生

讲述麋鹿的故事,郭耕常从灭绝之殇开始。

它是神话中姜子牙的“坐骑”,是“指鹿为马”的主角,是赫赫有名的“四不像”,也是一度在中国绝迹的珍稀物种。

唯一的“火种”是流落海外的几十只麋鹿。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让麋鹿回家,国家有关部门和许多有识之士做出了很多努力。直到1985年,在英国贝德福德公爵家族和中外专家学者的推动下,先后有38只麋鹿重回南海子;1986年,又有39只麋鹿远渡重洋,从英国伦敦等地动物园移居江苏大丰。

这正是郭耕上述算术题中提到的38与39的来源。

“回归故乡的麋鹿,虽然也经历了许多挑战与波折,但在国家麋鹿种群重建与保护‘种群复壮—迁地保护—野外放归’三步走战略的指引下,不断开枝散叶,截至目前,我国麋鹿总数已超1.2万只,其中野生数量达5000只。”郭耕告诉记者。

图为2023年4月1日,春意盎然,一群麋鹿在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绿色草地里嬉戏打斗。人民图片网

作为麋鹿种群重建与保护的亲历者和参与者,面对如此成绩,郭耕的激动溢于言表。

“麋鹿是典型的湿地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中的旗舰物种。保护麋鹿,不仅是保护这个物种,更是在保护湿地。”郭耕强调。

而这正是保护麋鹿之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所在。

未来保护,任重道远

如今,在北京南海子、江苏大丰、湖北石首、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和内蒙古大青山等地,都有麋鹿在天地间怡然自得、自由驰骋的场景。

尽管如此,中国麋鹿种群的重建仍任重道远。

图为2022年5月13日,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召歌沟拍摄的麋鹿群。人民图片网

“麋鹿保护仍面临遗传多样性较低、栖息地破碎与人类干扰、疾病风险、种群健康发展等制约。”郭耕告诉记者。

2024年年初,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曾就全年的麋鹿保护与研究工作进行立项与研讨,指出未来将在加强对麋鹿种群生态监测、建立麋鹿共享数据库;采用技术手段增加遗传多样性,建立麋鹿种质资源库等方面进行努力与突破。

与此同时,有关麋鹿的科普与宣传工作也有声有色。

在北京,麋鹿苑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科普设施建设、主题科普活动和系列科普产品的开发,年接待公众达50万人次。公众可通过湿地探秘、自然之声等主题活动,在了解麋鹿物种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自然万物,提升对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导之以心。麋鹿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科学研究层面,更事关国人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行动。”郭耕告诉记者。

“麋鹿以其择水而居的阴柔之美和遗世独立的傲然身姿,展现在您的面前,其荣辱兴衰竟与国家的大命运息息相关,故而有人发出国家兴才有麋鹿兴的感叹,萧瑟秋风今又是,现在,徜徉于神州大地的麋鹿仍在以沧桑多舛的命运和迷途而返的余悸告诫着行色匆匆的世人,人类称我为麋鹿,但愿人类自己不要迷路啊。”

在浙江嘉善小学,郭耕再次以这段感情充沛、慷慨激昂的话语结束了又一场讲演。

话音刚落,台下掌声雷动。

那掌声,穿透礼堂,穿向时空,仿若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古老弦歌,余音绕梁,久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