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资讯

总编辑谈阅读: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常态

发布时间:2024-04-24 08:39:55 | 来源:中国外文局 | 作者:综合 | 责任编辑:杨俊康

“只要去读就好,把阅读和生活中其他获取信息的事情并列起来就好,就已足够。不要一定硬给阅读赋予某种特殊的意义,或者设置某种仪式感。阅读的对象和形式丰富多样,无论面对的是纸张还是屏幕,无论接收的是视像还是声音,无论姿态是端坐在书桌前还是躺倒在沙发上,这些并没有高下之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们邀请中国外文局所属七家出版社的业界大咖,与读者共同探寻读书的意义,分享他们的阅读感悟。

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外文出版社副总编辑 文芳

从记事起,“读书”这个字眼就开始伴随我们一生。小时候,“好好读书”是父母、老师的谆谆教诲,到后来,读书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80年代生的湖南人,可能大多读过一本少儿文学刊物《小溪流》,我也是读这本书长大的。那时候,最盼望的是拿到新出的《小溪流》,手捧新书的油墨香,字字句句品读回味。现在想来,是特别珍贵的幸福体验。那些美好的文字,在当时滋养了一个孩子的心灵,也早已为成年后的迷茫和困顿点燃了一束亮光。

钱钟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现在回想,一路走来,书籍就是那个默默陪伴、支持引导我的“朋友”,某些时候超越了父母老师的存在。

好书是一盏明灯,而坏书也可能将人带入深渊。从读书到做书,我时常提醒自己要多出好书,希望更多人,因为这些好书,人生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阅读是思考当下、展望未来的有效方式


新世界出版社副总编辑 朱芳

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在不断探索,一方面打造纸质图书精品,以高质量内容助推深化全民阅读;另一方面积极拥抱数字出版与新技术,开发电子书、有声书、文创周边等多形态产品,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偏好。同时,开拓双线市场发展,线下举办读书会、作家见面会等活动,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和归属感;线上利用社交平台和互动直播,吸引更多年轻人对阅读的关注和投入。

新世界出版社在主题出版、国际出版、人文社科、文学艺术、教育教辅等板块已推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但我们的脚步还应该更快、更稳,要深入研究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出版与阅读领域的应用和融合,赋予图书新生机、新活力,为读者提供更加多元丰富的阅读体验,为社会营造更加浓厚的阅读氛围。

在世界读书日,我想为年轻读者们推荐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都四千年》。这是一部中国古都史,也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史。它讲述了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等中国十大古都的历史变迁,从地理位置、环境气候、人口物产、交通物流、军事国防等方面综合分析古都变迁原因,可以帮助读者从地理到历史、从经济到政治、从社会到文化,全面理解古都变迁对中国历史发展和城市变迁的至深影响,从而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走向,追寻华夏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中留下的伟大足迹,启发读者通过观察过去,来思考当下、展望未来。

最好的阅读习惯是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常态


华语教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顾珺

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获取知识、塑造品格、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更是让我们保持独立思考、不盲信盲从的关键。它让我们学会批判性思维,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好的阅读习惯就是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常态,把静心读书作为一种自律的生活习惯。首先,在图书的选择上,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逐渐拓宽阅读范围;其次,尽量保持阅读的连续性,这也是一种自律习惯的培养;另外,阅读不仅是一个输入的过程,更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可以将自己的阅读感想记录下来,与他人分享。

作为专业的语言教育与国际传播机构,华语教学出版社今年已举办了十余场与国际中文教学图书相关的讲座及作者进校园活动,也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如开发线上阅读平台等。

我想给小读者们推荐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新书《小博物馆里的大中国》。如这套书的名字一样,小小的博物馆里装下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延绵不绝的文化。我们衷心希望这套图书,能为读者朋友们打开一扇穿越时光的珠窗,播撒下一颗文化传承的种子,点燃一盏文脉赓续的心灯。

只要去读就好


新星出版社副总编辑 邹懿男

我认为,通过阅读来获得对生活相对丰富、完整的认知是一种代价低廉的方式,无论是经济成本抑或试错成本。只要去读就好,把阅读和生活中其他获取信息的事情并列起来就好,就已足够。不要一定硬给阅读赋予某种特殊的意义,或者设置某种仪式感。阅读的对象和形式丰富多样,无论面对的是纸张还是屏幕,无论接收的是视像还是声音,无论姿态是端坐在书桌前还是躺倒在沙发上,这些并没有高下之分。

新星出版社是一家相对年轻、出版图书相对类型化的出版机构,和想象力最为丰沛的作家们一起编织出一个个好的故事,对于大众出版从业者来说,这是工作责任或者工作价值的底线。我们必须为读者的投入负责,让读者在付出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后,获取一些或“有用”或“有趣”或二者兼而有之的东西。

所以,我很想为读者朋友们推荐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杨志军老师的新作《大象》,读这本书的体验很像在看一部很“抓人”的电影,读罢十二个章节后,仿佛置身影院里画面淡出字幕升起灯光亮起的那个瞬间,观众们心底会忽然现出一道柔光——原来,我们可以用大象具有的那种温和但坚定的智慧与力量,来从容面对人生的顺流和逆流。

兴趣是阅读的原动力


中国画报出版社副总编辑 齐丽华

兴趣是阅读的原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去探索,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会驱使我们主动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进而形成持续的阅读动力。

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碎片化时间阅读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式。通勤时、午休前或者排队的零碎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感兴趣的书籍,零碎的时间慢慢积累,阅读一本书就好像在冲关打怪,成就感满满。

寻找志同道合的读书搭子。“找搭子”逐渐成为年轻人新的社交方式,饭搭子、游戏搭子、旅游搭子……读书为什么不可以有搭子呢?通过寻找相同兴趣的伙伴或者参加读书会的方式,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或者交流读书的困惑,久而久之,阅读就会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生活方式。

中国画报出版社2023年出版了《领袖影像背后的故事:毛泽东》。从这本书中,年轻的读者朋友们可以看到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和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既能感受到穿透历史风云的沧桑感,又能感悟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和云水胸襟。

阅读塑造人格:从爱书到创作的求索


海豚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姜淮

读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独立思考,进而健全人格。也就是说,因为阅读,你的脑子最终是属于你自己的,而你的心灵因之愈加丰盈。

我自己非常喜欢读书,又能够从事出版工作,感觉很幸运。我有十年的时间在地铁通勤路上大约读了一千本书。大量的阅读积淀以及持久行业观察,帮助我理性判断图书的阅读价值和市场动向,甚至自己也开始写长篇小说,现在用两个笔名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

我们要做长跑运动员,要关注图书和阅读的持久生命力。比如我们的《吸呼》获得了“中国最美的书”荣誉,在刚刚结束的博洛尼亚国际书展也引起了世界同行的关注。《吸呼》就是一部适合0~99岁阅读的好书;我们的李毓佩、赵清遥、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系列也都是深耕多年才有丰厚回报的阅读产品。

海豚出版社有个“海豚小讲堂”,每个“小海豚”都有机会登台讲座,这是我们出版人王磊先生打造的企业文化阵地,偶尔也会请业界专家来讲出版和阅读。我自己前几天也做了一堂《编辑如何读唐诗》的小讲座。构建学习型团队是海豚出版社迎战上市路线图、提升员工职业素养的必经之路,海豚小讲堂也让“小海豚”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是个学生,和“小海豚”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积极拥抱新的行业革命


朝华出版社副总编辑 李晨曦

朝华出版社以面向海内外青少年宣介中华文化、推进文明互鉴为使命,围绕朝华出版社第一品牌“美猴王”,今年启动了“美猴王书友会”项目,目的是为海内外青少年的教育、成长、娱乐、国际交流等创建多情境、多场景的持续性产品服务。

图书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趋势,促使我们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拥抱新的行业革命。“美猴王书友会”这个项目就是面向喜爱“美猴王”的书友,在原有图书出版与阅读的基础上,不仅举办中外文的阅读推广沙龙,还将推出作家写作课,与学校合作开展“书香校园”项目、特色研学项目、中外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体育竞赛项目等。

在2024年世界读书日之际,我推荐“伊伊的文化之旅”系列丛书,这是一套传承中华文化、塑造中华文化亲和力的文化启蒙绘本。主人公伊伊在充满童趣的奇幻之旅中,将带领小读者了解瓷器、大米、茶、丝绸等中华文化符号,探寻中华文化的奥秘。这套书画风温暖治愈,文字浅近易懂,场景情景化、生活化,亲和力强。希望这套书能引导小读者心怀感恩、珍视友情、勇于挑战自我,也让家长和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强亲子互动。

(稿源:中国外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