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探元计划2023” TOP20创新技术应用大奖发布

发布时间:2023-09-09 13:30: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中国网文创 | 责任编辑:杨俊康

中国网 9月9日讯 9月8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指导,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与腾讯研究院联合发起的“探元计划2023”发布了“探元计划2023”TOP20创新技术应用大奖,及6个“探元计划2023”优秀案例。

“探元计划2023”TOP20创新技术应用大奖

申报主体

申报方案

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Style3D数字服装实时互动仿真技术

新维畅想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文化遗产信息模型CHIM关键技术攻关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

基于文化数字化和生成式AI的城市记忆建构方案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基于高精度三维环境与数字人重建的中华文化交互沉浸式体验

兰州大学

基于天然缪子的智慧系统赋能大遗址保护

天津恒达文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智能技术在古籍文化元素提取处理领域的创新应用

深圳臻像科技有限公司

国产自研无需穿戴设备的高清可交互裸眼3D光场全息显示屏

清华大学自然语言处理与社会人文计算实验室

九歌·中华传统文化多模态创意生成系统

北京聚力维度科技有限公司

下一代虚拟制作——元宇宙数字人直播系统:赛博演猿Cybactor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文化元宇宙:基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标准的沉浸式数字艺术体验空间

北京圣威特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MR技术的通用模块化元宇宙体验平台

北京邮电大学

文化图案元素智能化提取与处理

北京国承万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元宇宙登录设备(任意门)虚拟现实沉浸体验-天坛漫步

武汉大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实景三维模型轻量化的文化遗产智慧管理与活化利用

合肥恒纪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村落文化的高保真三维重建及混合可视化引擎

珠海市四维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文博专用实景三维数据采集设备

杭州一隅千象科技有限公司

n'Space裸眼3D互动空间系统——无穿戴沉浸式数字文化遗产体验空间

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盘龙城杨家湾“黄金片绿松石兽形器”的原貌重建研究

数字栩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高逼真数字人的历史名人复现项目

北京元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META SURFING DIGITAL MAGIC BOX元享数字魔盒

“探元计划2023”优秀案例

申报主体

申报方案

北京黑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悠栽逛中轴——虚实共生的“城市数字人文”漫步体验,参与式的“城市数字更新”行动

北京麒砺科技有限公司(KIRI Innovations)

通过拍照/录视频实现中华文物的批量化3D重建和展示

北京未名文博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文物e巡查”微信小程序的遗产日常监测实践

广州时间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化IP智能创作系统

深圳光子晶体科技有限公司

nanoAR™透明高清和AR显示技术

腾讯智影团队

智能、高效的AI内容生产方案(基于数字人、语音合成、AIGC等自研AI技术)

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高书生,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王勇强,北京中轴线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委宣传部原一级巡视员梅松等多位评委专家在路演结束后表示,此次“探元计划2023”所评选出的创新技术方案,技术扎实,方案落地能力强,颇能够代表当下文化+科技的探索方向,释放了文化+科技融合想象。

例如对于北京邮电大学申报的《文化图案元素智能化提取与处理》技术方案,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王勇强点评到:技术方案从中华文化基因活化传承的战略高度出发,通过数字文化资源价值挖掘和平台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项目技术能力先进,技术方案完善,模型有可行性,在文化领域AIGC有广阔应用前景。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古籍文化元素提取处理领域的创新应用》这一技术方案,中宣部巡视组组长、文改办原副主任高书生认为,技术方案立足古籍数字化,基于OCR识别、信息抽取,提高了古籍自动化程度;基于知识图谱展示、编辑、检索,提高了古籍知识化程度;基于智能化应用,提高了公众参与程度,形成了古籍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知识化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相比于往年“探元计划”,“探元计划2023”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旨在通过公开征集评选创新前沿技术应用项目,投入资金、技术、资源进行扶持与孵化,推动创新技术应用和解决方案从试点性跑通向规模化发展,解决文化数字化链路上的技术卡点,助力中华文化传承发展。

应用场景代表当下文化科技融合典型模型

从本次申报的项目主体特点来看,申报主体具备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沉浸式感知交互等技术能力。这些技术能力与文化科技融合的发展趋势相契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科技融合研究体系模型,并拓展了一批可复制的典型应用场景。

“探元计划2023”包含七大征集方向,包括中华文化资源数字采集与数据管理、中华文化文物智能化保护修复、中华文化元素智能化提取与处理、中华文化内容智能化生产、中华文化数字孪生呈现、中华文化沉浸式体验以及其他技术创新应用,每一个方向的建设都具有大量的场景内容。终审路演结束后,“探元计划2023”将对最有代表性和技术性的20个创新技术方案方,以及所有有共建意愿的场景方进行调研和摸底,明确双方的基本诉求,继而帮助技术方与需求方的场景共建,确保成果落地。

中华文化与创新科技融合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可观,虽然当下不少科技企业尚未将文化场景作为技术应用的主赛道,但随着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研究与推动,以及“探元计划”等相关项目的推广与推进,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将新兴技术领域的解决方案尝试应用于文化领域,最终提升文化行业研究、保护、传播、传承的效果与能力,助力中华文化数字化发展。

应用落地助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与产业迭代

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也已做出全面部署。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首要任务,就是将中华民族积淀了五千多年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文化内涵的数据,从中提取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和标识,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在当前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大背景下,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迭代都成为时代的重要趋势。

为此,“探元计划2023”在以往方案评选的基础上,新增了能力提升和共创落地两大环节。在“能力提升”阶段,“探元计划2023”导入腾讯及合作机构的知识、资源、技术,对优质主体进行能力建设培训,帮助其提升行业认知与技术能力。在“共创落地”阶段,围绕关键命题,形成若干个共创技术方案,并从中选出5个优秀方案,提供包括资金、资源支持在内的为期3个月的共创实践,实现方案的应用落地。

今年征集到的方案也总体呈现出,能够帮助行业解决痛难点,一定程度上推动传统行业与现代科技融合与迭代的特点。这些解决方案以文化内涵为核心,以现代科技为手段,锚定在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上的创新,以获得新的融合产品及服务,开辟新的市场,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催生新的产业业态,并获得新的增长潜力。

文化数字化助力传统文化IP库建立

一直以来,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内在规律,在这个融合过程中,文化扮演着IP库的角色,科技则扮演着创新型工具,两者的融合也是利用科技手段向文化资源、文化创作寻求IP,并将其呈现为符号。所以,文化与科技的不断融合,也促进文化载体形式的不断丰富,文化内容的不断革新。科技创新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为文化的发展持续注入新的动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宝库,“探元计划”的参赛项目,大多运用现代化信息和传媒技术手段,通过VR、AR互动交互体验,打造逼真的三维虚拟场景,全方位多视角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也天然形成了中华文化IP库,将文化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呈现出巨大的未来发展空间和想象力

有别于"探元计划2020"(侧重研究)、"探元计划2022"(侧重应用案例征集评选),"探元计划2023"再度进行了升级,探索文化科技创新孵化新模式。“探元计划2023”新增了能力提升和共创落地两大环节,这两大环节的设置正体现了探元计划着眼于未来产业发展先机,着眼于推动新兴产业融合化、生态化的发展。“探元计划”所产出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将向更多的文化遗产类项目开放,将技术、解决方案进行落地实践,针对关键应用场景,推动优秀技术与文化场景的共创落地建设,促进关键技术创新应用解决文化行业共性关键痛点,实现共创共益发展,形成多元良性循环,助推行业技术能力提升。

“探元计划2023”针对部分项目的难点,或囿于成本问题,或因为其他问题而无法落地。“探元计划”为其搭建试验场,扫清其落地路上的后顾之忧,帮助有潜力的技术验证可行性,解决更多的文化卡点问题。从这些解决方案中,可看到更多的典型文化场景,看到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巨大空间与想象力,以及科技与文化融合背后,即将带给文化行业的变化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