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浙江湖州:创意设计赋能乡村振兴 港澳与内地大学生共献良策

发布时间:2023-07-08 17:00:00 | 来源:中国网文创 | 作者:中国网文创 | 责任编辑:杨俊康

中国网 7月8日讯 7月7日,教育部2023年“港澳与内地大中小师生交流计划”大学生项目——创意设计与艺术乡建工作营在湖州市南浔区窑里村正式开启。本次工作营由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发起,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与澳门理工大学艺术及设计学院、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政府、湖州海联会、南浔区侨联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乡村文化创意专业委员会担任学术指导单位。

image.png

活动会场窑里村窑文化馆

工作营将持续一周时间,共招募到32位来自北京大学、澳门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各大高校青年学子,并特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乡创专委会会长向勇、澳门理工大学副教授黄燕雅、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吴碧波、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蔡淑娟、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讲师王韶菡、袈蓝(北京)建筑创始人兼主持建筑师邹迎晞、杭州向上文旅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乡创专委会执行秘书长黄彬彬、参与教学指导。

image.png

相关嘉宾为活动导师组颁发“窑里村民证书”

创意设计与艺术乡建工作营以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主题,将高等院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与地方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相结合,旨在引导大学生走进乡村,进行实操性的创意项目策划和运营实践探索,用创意管理、艺术赋能、生活美学的文创思维助力地方乡村振兴工作。

7日上午,工作营师生团队先后前往善琏镇和窑里村开展文化调研工作。

image.png

工作营师生调研善琏百年湖笔厂

善琏镇是文房四宝之一湖笔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国湖笔之都”,几乎家家出笔工,人人会制笔。善琏湖笔工艺精湛,素有““毛颖之技甲天下、紫毫之价如金贵”的美称。”千百年来,善琏湖笔交易凭借穿镇而过的京杭大运河,南可达杭州,北抵京城,善琏人开设的笔庄也由此遍布全国。

image.png

湖笔制笔工序水盆工序

如今,善琏镇湖笔市场主体已超过400家,从业人员接近3000人,年制笔1400万支,年销售额近8亿,湖笔产业在善琏镇的发展形势大好,已经成为善琏镇独有的特色产业。

image.png

学员参观善琏湖笔文化馆

工作营学员们参观了善琏湖笔博物馆和善琏湖笔厂。走过善琏镇光滑的石板老街、沧桑的石砌码头,学员们依稀可以感受到古往今来,这座小镇文化与商贸的繁盛。而湖笔博物馆内详实细致的展示陈列和湖笔厂井然有序的手工制作现场,也让大家惊叹于十二道工序,一百二十余道流程的湖笔技艺之绝妙和善琏人民坚守匠心,世代制笔的勤勉、信念与创造力。对于这群立志投身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年轻人来说,关于湖笔的一切,都让他们受益匪浅。

image.png

善琏百年湖笔厂制作

善琏镇下辖的窑里村位于广袤的杭嘉湖平原,这里河道纵横,湖漾密布。民居、菜园、桑林、稻田错落有致,呈现出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村风貌。近年来,随着环境治理的有序推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窑里村凭借优越的乡村自然风光和风格鲜明的老式民居建筑,走上了农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

image.png

窑里村水漾风光与老式民居

这几年,通过挖掘村庄的发展历史和民俗文化,窑里村相继建设了窑文化馆、猪栏书吧、蚕房咖啡、非遗传承馆等公共文化和休闲体验空间,乡村旅游的发展初见成效。2023年4月,窑里村和杭州向上文旅有限公司顺利签约整村运营,开启了从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产业赋能发展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image.png

窑里村窑文化馆陶艺手作体验

学员们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对窑里村的过去和现在都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他们还将逐一扣响每一幢农居的大门,走进村民的家中,走入他们的生活日常,抚摸农家老物件的文化肌理,倾听村民言语间的文化气息,在认知、体验和发现的基础上,以独特的视角,寻找并提炼出窑里村特有的文化元素,并通过跨专业的研究思路与表达方式来为窑里村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设计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考察结束后,工作营开营仪式在窑里村窑文化馆正式开启。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原一级巡视员、省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名誉会长张火法,浔区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侨办主任石增中,湖州市南浔区强村富民集团总经理姚国祥,南浔区善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莲莲等领导参与了开营仪式。

image.png

活动主持人吴美松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

活动现场,南浔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侨办主任石增中对北京大学、澳门理工大学的专家教授和师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南浔区在文化与产学研交流方面、农文旅融合方面的发展情况。

image.png

与会嘉宾石增中发表致辞

善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莲莲向大家介绍了善琏镇及窑里村的一些基本情况,善琏在推进乡村文旅发展的过程中吸引了众多创客投身于乡村文旅产业,开展了一系列创业实践,给乡村建设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知识和技术经验。

image.png

与会嘉宾李莲莲发表致辞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以实际案例,向听众分享了其推动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构建全国乡创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心得与经验。

image.png

活动导师向勇发言

随后,澳门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黄燕雅,袈蓝(北京)建筑创始人兼主持建筑师邹迎晞,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讲师王韶菡,也先后受邀上台为同学们分享乡村实践经验。寄语大家用好艺术设计的力量,充分挖掘乡村在地资源,激发乡村建设的原生动力,打造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模式。

image.png

活动导师黄燕雅发言

image.png

活动导师邹迎晞发言

image.png

活动导师王韶菡发言

启动仪式的最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原一级巡视员、浙江省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名誉会长张火法作总结发言,指出乡村能为广大青年施展才华、实现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第二十年,万千美丽乡村如何走向共富,青年的回答值得期待。

image.png

与会嘉宾张火法发表致辞

image.png

活动参与人员合影

(图片由活动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