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资讯
  > 智库资讯

北大学缘实录|汲传波:从学任教以外更重要的是“品”

发布时间:2023-05-05 10:44:41 | 来源:中国网文创 | 作者:“北大学脉与精神传承”论坛 | 责任编辑:杨俊康

【编者按】

2023年4月27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合办的“‘北大学脉与精神传承’论坛暨《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从2018年开始已举办5期“传承”系列讲述活动,这场新书发布会同时也是“北大学脉与精神传承”论坛。群贤毕至,到场嘉宾感念着书中出现的那些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精彩篇章的先生们,也讲述着自己在问学传道路上的求索与收获。中国网获授权刊发部分与会嘉宾发言实录。本文是主持人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与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汲传波在活动上的部分发言内容,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定。

活动现场(活动方供图)

主持人(渠敬东):

尊敬的王博校长、袁明老师、陈平原老师、张鸣老师、邓小南老师,在座的各位学者,北大文研院和北大出版社的诸位朋友,还有一些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此举办“北大学脉与精神传承”论坛,一是为北大马上到来的校庆做一番祝贺,二是发布文研院和北大出版社合作出版项目的第一本书——《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这本书来自于刚才短片里呈现出来的一系列图景。2018年至今,北大文研院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场“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的讲述活动,这本书就代表着北大文研院和北大出版社对于北大精神的理解。

中国人没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彼岸世界,所以中国人的内涵、品质、学问、成长,全都来自于我们活着的榜样。而“先生”就是这样的榜样,而且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先生”的文笔、讲堂,去复原世世代代中国人活着的典范。所以我想说我们每个人,无论是人生的品德,还是平常生活的态度,还有我们做学术、做研究时的良知,我们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甚至我们继承的文明衣钵,其实都来自“先生”。所以,我想,没有我们的榜样,没有我们的典范,没有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这些我们心目中理想的样子,我们也不会成人。

前五次的活动历历在目,至今我都能还原出每个具体的场景。我记得袁老师说过,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遇到“先生”,对她而言是怎样一种生命的鼓励;我们也知道,已故的段晴老师讲到,她德国的老师怎样为她塑造一生追求的目标……一帧一帧的图景都还能呈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此话题,和北大出版社一起举办这个活动。也许这就是北大精神最宝贵的地方:最宝贵的并不只有知识,只有研究,只有成果;而是把上述这些汇聚在一起的核心力量——这正是传承。

今天我们既请到了参加往次“传承”活动讲述的各位老师,也请到了对此深有体会、深有研究的各位学者,相信就此话题,我们能够展开充分的讨论。

首先请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汲传波老师致辞。

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汲传波在活动中发言。(活动方供图)


汲传波:

尊敬的王博校长、袁明老师、陈平原老师、张鸣老师、邓小南老师,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大家好!特别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我到出版社才4个多月,之前在人文学部对外汉语学院任党委书记,到今年,已经在北大工作了21年。特别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主要是向各位专家学习。

再过一周就是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的日子,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大家齐聚文研院参加“北大学脉与精神传承”论坛暨《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新书发布会,意义非凡。125年来,北大人在传承中守正,在学脉中创新,积蓄了极其丰厚的思想资源与精神传统。北大的精神魅力来自于一代代北大人的积累和传承,正是前辈的家国情怀、治学风范和人格魅力感召一代代学子成长成才。

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首任社长,是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先生,他也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北京大学出版社以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繁荣学术、服务社会为宗旨,始终坚守高雅的学术品格,坚持精品战略,肩负引领社会向前发展的社会责任。自文研院2018年“传承”系列讲述活动开始,北大出版社就关注到这项特别有意义的活动。2022年5月我们商讨具体合作,开启系列图书出版计划,以体现北大使命,继承学术传统,传递精神魅力。《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是北大出版社与文研院合作出版的第一本书,凝结了很多人的努力与付出。邓院长、渠院长、夏书记、张凤珠副总编,还有文研院的老师们和我的很多同事,都为之倾注了很多心血。一本书的出版确实经历的时间很长,三审三校。我还在学院的时候有一本书被收入人文学部组织出版的北大文库,出版过程经历了两年,我一度疑惑何时能出版;我到出版社之后才理解,北大出版社确实是精品战略,每一步的编审要求是非常严格。这部书的出版,因为要赶在今年校庆之前,出版时间要求比较紧张,特别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责任编辑武岳老师给我送来了这本《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确实很有纪念意义,书的封面设计很典雅,图文并茂,我也读了其中几章,觉得语言非常流畅,思想深邃。

比如书中谈到了学者在从学任教以外更重要的是“品”,“品”就是品格、人品。我读到这里特别有感触,今天上午刚参加完北大出版社主办的第11届全国高校语言学学术研讨会暨祝贺胡壮麟先生九十华诞的活动,我深受感动,因为参会的很多专家学者从各地赶来,他们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说明胡壮麟先生怎么帮助学者、帮助其他高校学科建设,尤其是他主编的《语言学教程》,外国语言学界的教师都非常受益。联想到今天下午的“传承”活动,北大学术、思想的传承已经远远超出了北大,远远超出了北京,已经影响了整个中国学界,包括国际学界。这个活动的举办意义确实非常深远。

随着“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系列讲述活动的举办和相关图书的出版,更多人可以领略北大前辈学人的风采,感受北大校园中流动着的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学术风貌。在此,谨向“传承”活动的组织者和讲述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愿意以出版的方式参与到这份薪火相传的事业中去。正如韩启德院士在序中所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传承,人类的文明要向前也需要传承,这些都是我们大家的责任,北大出版社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文研院系列图书的出版,支持各位专家学者成果的出版。最后,期待各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再次向各位专家表示感谢!

(本文标题为编者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