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吉祥故事
  > 吉祥故事

潘镜如《民间汉字图形研究》:横竖撇捺间的凡俗世界与精神乐园

发布时间:2022-11-25 13:13:57 | 来源:中国网悦读中国 | 作者:中国网悦读中国 | 责任编辑:杨俊康

推荐语 


民间汉字图形来源于生活,因字造型,借意抒怀,如同书画同源的道理,充满着观与赏、用与赏、情与理的生活哲理,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具有代表性的符号。潘镜如的《民间汉字图形研究》拉近了凡俗现实世界与民间精神乐园的距离,让膝头的崇拜扎根在心头,化成无穷的匠心智慧,将民间汉字推向中国本土化设计语言表达的新高度。


——何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教育部艺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出版说明


本书修订自2018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为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年人才扶持力度,国家社科基金2019年起设立博士论文出版项目。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封面、统一版式、统一标准”的总体要求,现予出版,以飨读者。


研究初衷


为何不识字的农民能创造出丰富的汉字图形?

为何民间汉字在宫廷与文人艺术中仍有体现?

“福、禄、寿、禧”等吉祥汉字究竟缘何而作?

它们暗含怎样的社会生产力和伦理道德观?

民间汉字图形对于今天的汉字设计有何启示?




导师代序 


文/何洁教授 


民间汉字图形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民众吉祥诉求和民族视觉风格的体现。纵览中国民间汉字的产生过程,可以深刻感受到,它犹如一部中国平面设计史,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和艺术设计资源。并且至今仍常见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节庆仪式里,成为人们情感寄托、诉求表达、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纵观全书,作者立足民间美术造型视域,在梳理民间汉字图形嬗变历程的同时,诠释了民间汉字图形生命力的形成的原因和影响。潘镜如在该书中提出,在形式、风格之外,不能低估材料与工艺对汉字图形构形产生的影响,见解视角新颖。与此同时,她对民间汉字图形设计方法尊崇自然属性,因材施艺特征的的关注和阐述,在某种程度上深化了本领域的认识与研究。

专著撰写过程中,镜如还多次深入农村做了相应的田野调研,挖掘、收集了相应的第一手资料,其研究方法得当,研究资料鲜活,突破了书斋式的研究局限,探索精神难能可贵。镜如的热情还表现在对于图像资料的耐心梳理,尤其论文附录的设置,既有学术参考价值,也有应用意义。在今天物欲横流时代,城市生长起来的学生,依然能对发源乡土社会的原生艺术保持执着热情,让我十分欣慰。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不仅对民间汉字图形进行了“形”上的归纳分类,还对民间汉字图形的创作主体“民间艺人”及其创作的材料、工具、技艺等进行了论述,进而讨论了传统文化的审美维度,为当代艺术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目的不仅仅是对中国汉字设计资源、体系的梳理、补充和完善,更为引发对中国传统文化视觉元素当代价值与意义的深度思考。

镜如在写作期间,她还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交换留学,这段经历也对其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汉字图形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特别是民间艺术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设计学、民间艺术学等的相关研究不仅缺乏,而且十分必要。镜如的这部著作出版之后,相信能够为民间汉字图形树立新的价值标杆,引发更多学术关注。

可将此书的出版看作是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主动践行。 

是为序。


主要内容


民间汉字图形是利用汉字的基本笔画通过添加、组合、变形、取舍等多种装饰手法,进行组合构成的图形艺术,它强调汉字的装饰美感和象征寓意,既合乎汉字的间架结构组合和基本形态,又不仅仅注重汉字的可识性和可读性。



本书选取明代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汉字图形为研究对象,范围包括中国传统寿字纹、万字纹、符箓、鸟虫书、花鸟字、合体字和“福”“禄”“寿”“喜”等民间汉字图形。

作者对其生成背景、创作主题、创作题材、民间工艺技法以及造型规律等进行梳理与分析,以附表的形式列举了民间汉字图形谱系,展示了民间汉字图形的生成规律和发展路径。总结了民间汉字图形以吉祥诉求为导向的设计动机、技术经验下的样式创新以及在文化传播、构建文化认同感方面的价值。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创新点


提出「因材施艺」「因技赋形」的民间汉字图形造型规律,对形制、材质、工具、技艺做出科学比较和分析。

整理3000多件图像资料,附有600多张插图;挖掘古籍资料,对其中个别业界定义分歧的字形做了考证,补充了学术释义。

结合符号学、设计学、民艺学等理论,对民间汉字图形多元设计思维的当代设计转换进行了新的阐述。


专家点评


中国民间汉字创作主体和时代尤其宽泛,想把论文写得很深入有一定难度。镜如面对挑战,迎难而上,以民间文化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为思考和基点,借鉴相关设计、美术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对民间汉字图形的构形特点和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和总结。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渝

 

当今的字体设计主要是表现在应用性上,它在实现方式、功能性上与民间汉字有很大差异。字体设计是为甲方服务,而民间汉字是为家庭、个人服务,它更多采用民间工具来实现,带有更多的启发性。论文材料详实、叙述完备、富有新意。论文的附录很有必有,也有深厚的基础。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建军

 

近年来,对传统民间汉字图形的历史与文脉、形式与风格,价值与意义的研究并不少见,这与我们今天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愈发深入有关。保护我们的民间文化,就是保存民族文脉;保护我们的民间艺术,就是保护民族符号,本书不仅有利于中国民间艺术的跨文化传播,更有助于我们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殷会利

 

潘镜如的《民间汉字图形研究》汇集了遗落在民间的一种特殊类别的艺术形式,也给我们再现了一种非物质文化财富的力量。汉字图形是一种符号和图形奇妙的结合,它体现了世俗不屈的想象力,展示了形象思维对理性思维的抗争与妥协。这些被图形解构着的汉字或者说是汉字所驾驭的图形,无一不散发着世俗生活的光芒。 

——中国工艺美术馆副馆长苏丹

 

潘镜如的这部著作提出了一些颇具新意的创见,比如“适应”“适用”“适度”的图形设计理念。值得注意的是,本书的研究对象虽然是民间汉字图形,但作者的视域并没有被“民间”所限定,而是在士人文化、宫廷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对比互动中对研究的主题进行了整体性的思考。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这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进步。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周博

 

潘镜如老师的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将福禄寿喜等民间汉字图形作为一个研究整体,利用历史学、民俗学、设计学等多学科知识对其进行透视与剖析,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二是写作语言灵动而有韵味,尽可能贴合研究对象的历史风味和文化意趣;三是征用了不少很有代表性的图片,并且在附录中分类整理了大量资料图片,文图互证,令人一目了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责任编辑王丽媛


关于作者



潘镜如,生于山东济南,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文学学士、设计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类学专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社会设计、当代设计与工艺美术。主持国家艺术基金个人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论文出版计划,在《装饰》《美术研究》《美术观察》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作者致谢


感谢恩师何洁先生!先生博识多通、治学严谨,在手工艺发展研究方面学养渊博,七度春秋,让我尚能坚持设计学研究并偶有深入,与耳濡目染求学经历密不可分。感谢张道一先生!德高望重之师,不吝赐教,笔耕不缀的态度对我莫大鞭策。博士在读期间,陈池瑜、华健心、张夫也、唐绪祥、李正安、张敢、苏丹、张哥明、马泉、赵健、陈楠等老师的多方指导,让我夯实了研究基础,学术观念至今受用不尽。感谢校外专家,孙建军、殷会利、唐家路、赵屹、韩明老师,求教于各位老师,屡有醍醐收获。

感谢工作单位中央美术学院范迪安、宋协伟、王子源、靳军、林存真、张欣荣、韩涛等诸位领导不辞辛劳,在科研建设方面开拓创新,让本书可以持久获得更有价值的生命力。感谢学校科研处李学博、吴晶莹老师,协助我申请国家社科基金并获得出版机会。

感谢父母,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涌泉相报。感谢丈夫、子女的理解。感谢央美同事、清华同学和B248伙伴们的鼓励;感谢全国社科工作办诸位老师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责任编辑王丽媛女士,感谢朱景梅老师翻译校对本书英文摘要和目录。


(图文由出版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