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辽宁:“和合中国”特展再添两件重磅文物

发布时间:2022-11-22 10:11:30 | 来源:辽宁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杨俊康

为了让更多观众欣赏到高规格、多精品的展览,辽宁省博物馆对开展月余的“和合中国”特展部分文物进行调整。被调整的两件文物,一件是唐代的《摹兰亭序(黄绢本)》,一件是明代的《坤舆万国全图》,均是首次在我省展出。

“和合中国”特展因主题宏大、展品丰富、文物等级高而备受观众热切关注。自10月上旬开展以来,“和合中国”特展吸引了省内外大量观众走进辽博看展。此次展期内调整的这两件文物,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唐代《摹兰亭序(黄绢本)》来自湖南博物院,明代《坤舆万国全图》来自南京博物院。

《兰亭序》是1600多年前由“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会稽山下与友人小聚后写下的名篇,其书法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虽然真迹消失,但后世存有一定比例的临摹本。辽博此次调整的《兰亭序(黄绢本)》虽然也是一件临摹本,但因是唐代作品而受到各界瞩目。这件来自湖南博物院的文物质地为绢本,深褐色,也称为“黄绢本”。

这件唐代《摹兰亭序(黄绢本)》纵24.5厘米、横65.6厘米,是王羲之《兰亭序》存世少数精好的早期临摹墨迹本之一,临摹人通过精良的材料、繁复的程序和高超的技艺,重现了原帖的每一个细节,充分地展现了王羲之高超的书法技巧和《兰亭序》的书写过程乃至情绪,其还原度是其他早期临摹本中较好的一件。

据介绍,唐代《摹兰亭序(黄绢本)》在正文末行“斯文”之下有“芾印”“子由”二朱文印,印文已模糊不清晰,系后添,托名宋人米芾、苏辙。卷前引首有明代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董其昌题“墨宝”二字(残存),系拼配。卷中有明代书画鉴赏家项元汴藏印甚多。卷尾依次有明代许初,清代王澍、贺天钧、唐宇肩等人的跋。

南京博物院珍藏的明代《坤舆万国全图》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时所绘制的世界地图,这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虽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作为蓝本,但《坤舆万国全图》在视觉呈现上将亚洲东部居于了世界地图的中央,此举打破了欧洲居于地图中央的惯例,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河。

《坤舆万国全图》长380厘米、宽192厘米。该地图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在北京付印后,刻本在国内已经失传。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舆万国全图》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宫廷中的彩色摹绘本,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据刻本摹绘的世界地图。

据悉,为了最大程度保护好文物,唐代《摹兰亭序(黄绢本)》和明代《坤舆万国全图》的原件将于即日起至今年的12月11日前展出,此后直至明年1月8日,将由高仿复制品代替原件继续在辽博“和合中国”特展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