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资讯
  > 智库资讯

北京大学2022“艺术振兴与精神共富”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8-15 18:09:42 | 来源: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 作者:王小溪 | 责任编辑:杨俊康

2022年8月13日,北京大学2022“艺术振兴与精神共富”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主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乡村文化创意分会、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协办。会议聚焦艺术振兴与精神共富,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坐而论道,共同探讨艺术介入文化建设与民族振兴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以期为实现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智力支持。

image.png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向勇首先为本次研讨会作开幕致辞。向勇表示,精神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1年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促进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精神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期待今天出席的专家学者围绕艺术振兴与精神共富进行充分、深入地互动探讨。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彭锋发表题为《艺术介入社会:批判性、奇观性与建设性》的主旨演讲,梳理了艺术进入社会的三种方式,分别为批判性介入、奇观性介入与建设性介入。艺术分为超然艺术与介入艺术,两种艺术呈现共生交替的发展规律。20世纪后期,基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性介入艺术兴起,艺术基于哲学和美学理论,起到了重要的社会批判功能,这一点在西方国家体现的尤为明显。21世纪,奇观性艺术出现,如大黄鸭,就是极端性的制造社会奇观。彭锋以聋哑人合唱团举例,说明奇观性介入与建设性介入的关系,并指出建设性介入是为大众服务,艺术介入社会从批判性到奇观性,再到建设性,是艺术对乡村振兴做出的最大贡献。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傅才武围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和指标体系》进行分享。傅才武详细介绍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两个维度、四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构成。“两个维度”是指将国民个体文化获得的精神文化资源与文化发展机会放到纵向比较(历史增幅)和横向差异比较(横向差异减小)的两个坐标轴中进行评价。“四个一级指标”为将基于个体文化权利之上的文化获得、文化参与、文化享受与文化发展机会4项基本权利,设为一级指标,四个一级指标下面,进一步设置17个二级指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荣誉委员刘悦笛以《城乡振兴、生活美学与精神共富》为题发言。刘悦笛从小镇美学谈起,“小镇美学奖”聚焦于以美学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重点破解城乡如何一体化、城乡如何融合发展的重要难题。这就要首先需要意识到不能以“牺牲乡村”实现融合与振兴,应该以“城市带动乡村”及其双向良性互动的模式,来推动城乡的整体融合与改造。随后,刘悦笛通过分享凤凰古城、巴彦浩特、良渚文化村、三宝陶艺村、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四坪村等获奖小镇,阐释了小镇美学评价方向的转变,强调了审美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权利,因为审美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力量,而这种权利的实现,有赖于生活美学目标的根本实现。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解学芳发表《元宇宙时代的NFT艺术与数字治理》为题的演讲。元宇宙开启了新的数字文明,带来了新的生存方式与新的文明形态。在元宇宙时代,NFT并不是具体的艺术门类,其创作生产流通和交易消费可被看作是一种艺术行为的整体,看待NFT艺术需要互联网思维、指数思维和数据思维。NFT的展演性与参与性互为一体,沉浸式在场被颠覆为数字化的虚拟在场,参与形式由传统实体场域导向转向事件和作品导向。接着,解学芳从互联网与元宇宙化、NFT化与NFC化、合规与善治三个角度探讨了元宇宙时代NFT艺术创新与治理。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蔡尚伟以《艺化乡村的共富逻辑问题与对策》为题发表看法。蔡尚伟强调,第一,艺术共享是精神共富的应有之义。精神富裕从个人角度来看,应该从精神风貌、精神动力、理性认知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几个基本维度来探讨。第二,艺术是创造物质财富,从而带动精神共富的重要手段。第三,艺化乡村是物质与精神共富,城市与乡村共富的重要路径。蔡尚伟介绍了北京宋庄画家村、深圳大芬油画村、浙江余东村、浙江宁海葛家村、河南大南坡村、四川新津月花村等艺术乡村案例,传达了艺化乡村首先是乡村的整体艺术化,然后是各个要素环节艺术化,最核心是村民的艺术化,最后实现完整的艺化乡村。在实现精神共富的实践中,乡村作为艺术产业载体,在资源成本和空间拓展性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此外,乡村也自带美学属性和艺术性。目前艺化乡村也还存在村民主体参与性不强、公共配套设施不健全、村民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应从优先发展区位优势艺术村、激发乡村传统手工艺活力、打通艺术产业全要素的乡村流通渠道、打造艺术村为乡村旅游致富新极点等方面进行改善。

上午议程中,五位嘉宾从不同的角度,围绕“艺术振兴与精神共富”进行精彩的主旨演讲后,本次学术研讨会进入圆桌对话环节。本次圆桌对话围绕“数智时代艺术振兴新实践”展开,各位专家学者从居民的艺术参与性、生活美学的公平与冲突、元宇宙理想状态的实现路径、村民在艺化乡村中主动性培育等方面交换思想,畅所欲言,带来了一场思想交锋的盛宴。圆桌对话后,嘉宾们又对线上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回应。

下午的议程由山东大学特聘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教授范玉刚带来的《文艺繁荣与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拉开帷幕。范玉刚从“文艺要在倾听时代声音中为实现共同富裕鼓与呼”、“什么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文艺繁荣发展促进和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三个角度展开论述。他指出,在当代文艺创作中,只有把艺术家和人民大众的情感内在的关联起来,才能摆脱那种沉迷于自我的狭隘格局与喃喃自语的“小情绪”,从而彰显家国情怀和民族的使命担当,因而追求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单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更有着人文内涵的价值引领与生活意义的形而上的诉求,是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目标指向。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胡钰围绕《四大圣哲的精神财富》进行分享。德国现代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研究了历史上各大文明的重要思想之后,选出了四个人作为人类思想的典范——释迦牟尼、孔子、苏格拉底、耶稣。胡钰从这四位圣哲出发,探讨了如何看待人类精神财富的共同源头。胡钰指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价值的坐标体系,横轴是人类价值,纵轴是人性价值,横轴代表了精神财富的广度覆盖面,纵轴代表了精神财富的深度和穿透力。今天通过艺术振兴来实现精神共富,因为所有的物质财富都来源于真正的精神财富,而真正的精神财富都源于历史文化积淀的真诚的传承和自主的创造。所以这四位伟大人物留给人类的精神财富是巨大。而我们今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理应拥有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与精神财富。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向勇发言。向勇以《文化创意推动精神共富的几点思考》为题,指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表现为个人的心理健康、精神愉悦、道德高尚和审美优雅的精神生活的一个状态,也表现为社会层面的一种社会和谐、公平正义,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环境,还表现为国家层面的文明昌盛、大气自信、开放包容的精神文明的水平。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施路径有以下几点:第一要大力的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要大力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准和审美素养;第三要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机制和弘扬模式,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第四要不断的加大文化艺术精品力作的创作扶持;第五要不断的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和人民精神生活的国际传播力。

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范周是本次学术研讨会最后一位发言嘉宾。范周围绕《从浙江试点看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路径》,与观众分享了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逻辑演进、从浙江试点看精神生活共富的实践路径和对于进一步精神共同富裕试点工作的思考。

下午圆桌对话环节的主题为文化助力精神共富新战略。各位嘉宾从艺术家与人民大众的关系,谈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参与、浙江“宋韵文化”试点实践等热点话题,并回答了观众提问。

image.png

向勇为本次研讨会作学术总结。本次参会的九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针对艺术振兴与精神共富主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既有从宏观层面上解读精神共富与人类文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艺术发展规律的关系,也有围绕精神共富的具体方法和应用场景,包括数字技术、乡村建设,文艺作品等进行深入解读,既有理论思考,也有前沿观察,还有实践案例,为我们带来了很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