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浮世绘中看文明互鉴: 歌川广重首版真迹亮相北京遇见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2-08-14 17:00:00 | 来源:中国网文创 | 作者:中国网文创 | 责任编辑:杨俊康编者按:浮世绘的出现和繁荣与诸多社会因素有关,它的发展过程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比如,明代成熟的版画随着通商货物运至日本的长崎港,成为日本画师们争相效仿的范本。
8月16日,《遇见浮世歌川广重日本浮世绘原版珍藏展》在北京遇见博物馆·in space正式开展,144件浮世绘精品亮相,展览将持续至10月15日。此次展览不但完整展出了浮世绘名家歌川广重的《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全部作品,还一同展出了歌川派20余位大师各类题材的精品。展览希望从个案研究到整体梳理,为观众了解全盛期的浮世绘艺术提供全然不同的视角,促进中外文明互鉴。
据介绍,本次展览共分五个单元,包括:走进歌川广重、东海道五十三次、花之宴、舞台与竞技场、四谷怪谈。从个案研究到整体梳理,让观众能够在对浮世绘的了解中看到日本艺术与中国和西方艺术上的交流,浮世绘不仅是日本艺术自身的必然发展,同时也是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结果——从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角度,这也正是中华文明对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一个缩影。
浮世绘的题材随市民文化发展涵盖极广,大到山川景物、历史故事、社会时事,小到民间传说、市民生活、戏剧场景和名著图绘,浮世绘可以看作是江户时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所描绘的是新兴的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感情。在西方,浮世绘甚至一度被视为日本绘画的代名词。
浮世绘艺术盛行的三百余年间,名家辈出,将浮世绘中的风景绘技巧推向顶峰的大师正是歌川广重。歌川广重是浮世绘最大流派歌川派的弟子之一,师从浮世绘画师歌川丰广。在尝试了各类不同题材的浮世绘创作之后,歌川广重转向了风景绘的创作,其代表作《东海道五十三次》与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并称为浮世风景绘创作的两大高峰。
《东海道五十三次》初版发行于19世纪三十年代初,是歌川广重的成名作。1832年8月,广重陪同幕府将军的使者从东京(旧江户)到京都皇宫去。旅程途经的驿路风情启发了广重,55幅风景作品一扫浮世绘流行的夸张艳丽风格,这种面目一新、清楚明快的浮世绘受到了当时文人群体的喜爱,成为当时文人阶层竞相收藏的“旅游攻略”。
此次展览不但完整展出了《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珍贵首版全套作品,《名所江户百景》也在展亮相。歌川广重在醉心于风景创作之前,对美人绘、故事绘等都颇为得心应手。《名所江户百景》完成于19世纪五十年代末。此时的歌川广重,早已成为万众景仰的浮世绘大师。
浮世绘是广泛流行于日本江户时代的一种以版画为主的艺术类型,是日本独特的民族艺术,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亮丽的一页。它特异的色调与丰姿,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例如,梵高的绘画就曾深受浮世绘的影响。
浮世绘的出现和繁荣与诸多社会因素有关,它的发展过程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比如,明代成熟的版画随着通商货物运至日本的长崎港,成为日本画师们争相效仿的范本。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遇见博物馆首席策展人王春辰表示,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自遣唐使出现以来,中国绘画的内容、形式以及表现手法就已经被一众日本画师所学习与推崇。唐绘对日本绘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大和绘、日本水墨画、狩野派、日本文人画等日本绘画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吸取过唐绘的内容和形式。浮世绘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孕育出来的艺术形式之一,浮世绘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对于亚洲文明以及世界文明的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一个明证。
浮世绘是这两年比较热门的一个展览主题,深圳、上海、北京、武汉等地近年都纷纷举办了不同主题的浮世绘展览。去年,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遇见博物馆合作举办了《遇见浮世·博览江户——江户时代浮世绘原版珍藏展》,中国美术馆也举办了馆藏浮世绘作品与中国年画的对比展。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原副主任周明表示,作为市民艺术的浮世绘作品,被后世誉为“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许多作品描绘了江户时期的山河迤逦、繁花秋月、熙攘街市、世井百态,正是这记录普通人平常生活、喜怒哀乐、人间烟火的画面,在当下这个特殊的时期让人们对平安、幸福、岁月、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
在谈及疫情期间举办展览的困难时,周明说道“在世界各国人们正常生活交往仍受到很大限制干扰的情况下,这些作品能够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展出十分不易,这得益于展览组织者的不懈努力,也凸显了本次展览的珍贵与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