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运河传佳“画” 大运河阅读城市接力活动正式抵达天津
发布时间:2022-06-08 20:09:31 | 来源:中国网文创 | 作者: | 责任编辑:杨俊康阅读弘扬运河文化,接力传承千年文脉。2022年6月8日上午10点,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天津站活动在天津杨柳青画社启动,这也标志着由北京通州区文旅局发起和主办的大运河阅读城市接力活动正式抵达天津。截至当日,大运河阅读城市接力已抵达大运河沿线8省市的22座城市。
本次天津站的活动由天津市西青区委宣传部、天津杨柳青画社、西青区全民阅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天津市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纪秀荣出席并致辞。活动现场,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被授予“大运河阅读基地”。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祖光、天津西青区档案馆馆长杨鸣起、中国传统年画专业委员会委员王进被聘请为“大运河阅读推广人”。
西青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卢盈、市委宣传部印发处副处长孙宏航,天津市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绍宇出席活动现场,并向“大运河阅读推广人”授予了专家聘书。三位专家现场还分别分享了运河与文化、运河与天津城、运河与年画密不可分的关系。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纪秀荣现场致辞
西青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卢盈(左二)、市委宣传部印发处副处长孙宏航(左一),天津市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绍宇(右一)向三位专家(持证书者左起依次为:祖光、王进、杨鸣起)授予“大运河阅读推广人”。
大运河“运”来了杨柳青木版年画
天津是一座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天津因运河而兴,漕运的兴盛促进了天津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境内的大运河百余公里,滋养出了悠久的大运河文化。历史上运河自南而北为天津杨柳青送来源源不断的民俗文化资源,对天津这座城市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明末清初,京杭大运河为杨柳青古镇,引来了八方商客,孕育出了享誉海内外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大运河文化也成为了天津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起源于千年古镇杨柳青镇,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及漕运的兴起使得杨柳青镇成为了运河漕运的重要枢纽,大运河也成为了文化和艺术的传递纽带,杨柳青木版年画得以销往全国各地,家喻户晓。作为历史上中国木版年画最大的生产及销售产地,依托京杭大运河南北货物调运及南北文化沟通、融合的优势,中国木版年画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隶属于天津杨柳青画社,是以收藏、研究、展示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主题的公益性展馆,馆内珍藏自明代以来的杨柳青年画万余张,画版6000余块,拥有中国数量最多品质最好的年画藏品。活动现场,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被授予“大运河阅读基地”,未来将在运河文化传承和保护以及运河沿岸文化阅读的推广上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天津杨柳青画社党支部书记、副社长刘岳作为本次活动发起人表示,天津杨柳青画社是天津出版传媒集团下属单位,将在大运河阅读推广人的支持和帮助下,依托博物馆培育本地大运河阅读推广志愿者队伍,打造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的群众基础,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全民阅读活动的积极性,让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杨柳青木版年画风”接力长卷精彩亮相
作为专业的美术图书出版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天津杨柳青画社以研究、创作和出版具有400余年历史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而著称。活动现场,天津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董玉飞和天津杨柳青画社传承人张凯共同展示由二人合作绘制完成的天津站接力长卷。作品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手法展现天津运河风貌,极具地方艺术特色。
活动现场展示天津站接力长卷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与西青区联手推进天津全民阅读
活动最后,纪秀荣和卢盈共同为“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天津站”活动揭牌。天津出版传媒集团与天津市西青区宣传部将共同担起倡导全民阅读的社会责任,让更多的优质的阅读服务和精品内容惠及市民,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风尚。
西青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卢盈(左)和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纪秀荣共同揭牌
为了持续发掘大运河文化资源,由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发起主办的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今年进一步拓宽城市规模,沿线30多座城市加入大运河阅读城市接力,并发布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倡议书,号召社会力量和更多资源加入大运河阅读联盟中来,全面推进大运河沿线城市在全民阅读领域的交流合作,增强各地互动联结,建立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的长效运作机制。
据主办方介绍,6月10日至15日,大运河阅读城市接力将抵达开封、鹤壁、商丘、郑州等地。
(图片由活动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