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世界与大地:“冬禾·高宏艺术大展”在天津滨海美术馆开展
发布时间:2022-01-28 18:08:30 | 来源:文创中国 | 作者:彭锋 | 责任编辑:杨俊康《守护家园》高宏国画作品
编者按
“冬禾·高宏艺术大展”2021年12月30日-2022年1月19日于天津滨海美术馆开展。本次个展包括高宏水墨和油画作品共计近50幅,作品尺幅较大,其中水墨作品都是八尺以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亲撰的展览前言颇为精彩,文创中国现刊登以飨读者。
前言
文/彭锋
第一次看见高宏的画,就被它的力量所震慑。这种力量不仅来自于绘画语言,更来自于绘画题材,以及由作品所唤起的各种联想。
高宏画的是陕北农村——那是他生长的地方,也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根据地,更是千百年来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那片土地上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最适合诞生具有崇高风格的悲剧和英雄史诗。但是,与那片土地相匹配的艺术,却始终没有出现。没有艺术的传诵,我们关于那片土地的记忆便会日渐模糊。在中国社会由农业向工业、由乡村向城市的急剧转变中,那片曾经演绎无数英雄故事的土地沉默了,不堪自然和历史的重负;那片土地失去了往日的精神,成了不宜人居的荒原。那片土地上没有了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人潮的退隐,引来了天、地、神的出场。留守者们,有的在倔强地抗争,有的在自我放逐,有的在憧憬,有的在追忆,他们与天、地、神、人一道,演绎一曲低沉的交响。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对日益发达的现代技术心存警戒,因为技术将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以至于天不再高,地不再厚,神不再灵。在诸神退隐的时代,艺术可以发挥拯救作用,让天、地、神、人重新齐聚起来。为了阐释艺术的独特性,海德格尔还采用了两个术语:世界和大地。世界意味着敞开,大地意味着归隐,艺术诞生于世界与大地之间的争执。没有相持不下的争执,就不会有真正的艺术出现,艺术就会失去它独特的魅力。然而,高速发展的技术在不断拓展我们的世界,大地遭到全面围剿。今天不再是农村包围城市,而是城市吞噬农村。世界日益进逼,大地的不断退缩,打破了世界与大地间的均衡,打破了天、地、神、人之间的均衡,艺术被技术挤压到边缘领域,在人类生活中不再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个艺术贫困的时代,高宏的油画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艺术的威力。他的作品能够将观众牢牢攫住,甚至让人感到有些喘不过气来。这种力量不是来自世界,而是来自大地。在许多宗教题材的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人类对敞开的世界的向往,其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化作天使在空中飞翔。高宏的油画所表达的,不是人类向上飞升的感觉,而是向下沉入大地的感受。观看高宏的油画,我们能够感觉到人被大地牢牢地吸住,感觉到强大的地心引力。当然,这种地心引力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物理上的。其实,海德格尔用大地一词表达的内容有点接近无意识或者集体无意识。只不过海德格尔进一步将人的无意识或者集体无意识延伸到了物的领域,延伸到了周遭环境。20世纪的美学家们之所以重视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甚至物性,目的是要表明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只有艺术被寄希望去守住人类生存之根。没有艺术对人类生存中那些不太透明的或者非理性的因素的守望,人类很有可能就会进化为电脑终端,进入所谓的后人类(post-human)时代。从人的角度来看,大地大致意味着肉身,世界意味着精神。高宏的绘画,更多地表达的是肉身的受难。在肉身苦难的强大冲击下,人的精神已经涣散或者出离。高宏很好地抓住了那个精神与肉体相游离的瞬间。正是在个体精神出离的瞬间,大地的力量才得以呈现。在高宏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的那种超强的力量,其实不完全来自人物,而是来自人物所依托的那个晦暗不明的大地。我们在观看高宏作品的时候:作品中人物身体的受难,转化成了观看者精神的受难。但是,我们并没有被这种受难所摧垮。相反有了一种强烈的触底反弹的感觉,一种通透的接上地气的感觉,从而获得一种强大的超出个体之外的能量。在这种意义上,高宏的绘画,非常接近伟大的悲剧给人的崇高感。只要高宏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就有可能创造出能跟那片土地相匹配的艺术作品。或许有人会觉得高宏的作品有宏大叙事的倾向,然而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却丝毫没有感觉到空洞和虚假,因为高宏在作品中表达的,正是他真实的生活体验。高宏出生于陕北农村,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残酷的政治斗争,让那里的人们的生命遭到扭曲。不少人认为高宏作品中的人物过于痛苦,其实实际情况只可能更糟。千百年来,中国农民承受的痛苦,几乎触及极限。没有在那种艰苦环境中生活过的人们,自然不会有类似的感受。
高宏在表达他的内心感受时,不完全采用具有表现主义风格的油画,他有时也画水墨。尽管高宏的油画与水墨在艺术语言和题材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二者的精神气质一致。高宏没有去追求那种浅薄的乐观主义。他的艺术跟曾经流行的波普、艳俗和卡通无关。
高宏之所以能够做到油画和水墨兼修,与他最初的美术教育背景不无关系。高宏从小就爱画画,但他并没有像今天的考前班那样,接受高度程式化的教育。随后,高宏就学于商洛师范学院美术系。相对美术院校来说,师范学院的美术教育的优点是面宽,缺点是不够精专。高宏今天之所以能够油画和水墨并举,恰与他的师范美术教育背景有关。师范院校毕业后,高宏有了固定的工作。固定的工作意味着生活有了保障,但高宏对此并不满足。在对艺术的强烈兴趣的驱使下,高宏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在生活与艺术之间,高宏选择了艺术,他举家迁来北京宋庄,成了一名北漂的职业艺术家,这种角色的转变,让高宏能够在艺术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绘画风格在走向成熟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如果只是就具象表现主义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来说,我们可以说高宏最初引人注目的作品已归入具象表现主义的范畴之下。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高宏逐渐摆脱了具象的束缚,进入了抽象领域。但是高宏的抽象,并不是对形而上的世界的表达,而是对他自己的生命感受的表达。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高宏的抽象,有20世纪中期的抽象表现主义的气质。但是,抽象并不是高宏追求的最终目的,他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表达的准确和自由。在经过抽象探索之后,高宏又回到了他的具象表现主义。但是,这次回归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上升,高宏把自己的艺术又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
然而,与高宏作品的巨大力量相比,他在技法上的所有探索,都显得微不足道。高宏没有迁就风格和技法,而是让风格和技法服从他的表现需要。无论哪种风格和技法,只要进入高宏的表达领域,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他的烙印。高宏作品中所透露出来的那种生猛的生命力,以及触及生命底线的各种症状,或许会让一些人感觉不太舒服,就像我们面对崇高风格的作品或者悲剧时往往会产生病感一样,但我们仍然为这些风格的作品所折服,在它们之中流连忘返,除了我们可以获得一种更高级别的快感之外,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存在落到了实处,让我们的生命接上了地气。
(彭锋 简介:1965年生,湖南祁东人,美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艺术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著名策展人。2011年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展览艺术家介绍
高宏
1970年出生于陕西横山沙沟村
1992—1994就读于陕西商洛师范学院
1994就职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2002—2004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
2004—2005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做访问学者
2006—至今居住北京宋庄
个展:
2003北京·地坛公园举办首次高宏油画作品展
2005北京·鸿苑阁举办高宏油画作品当代艺术展
2006北京·三色画廊举办“心质·位移”高宏油画展
2007北京·红子兰画廊举办高宏油画作品展
2010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爸爸的大油画》高宏大型十年油画作品展
2012北京·中国美术馆 《大地》高宏油画作品展
2017北京·中国国画院举办《生命·状态》高宏水墨作品展
2018北京·玖层美术馆举办《墨则》高宏水墨作品展
联展:
1998六幅作品参加延安油画进京展(中国美术馆)
1999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作品《乡韵》入选(上海)
2000作品《生命的痕迹》参加全国油画作品大展(杭州)
2011茗墨塘美术馆举办《红高粱》二人水墨展(北京)
2013当代美术馆举办《绘画的书写性》水墨联展(北京)
2018凌华堂举办《墨言味》水墨联展(北京)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