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资讯
  > 智库资讯

冯骥才:《潮汕观艺录》之潮汕古城篇(完)

发布时间:2021-12-06 10:06:16 | 来源:冯骥才工作室 | 作者:冯骥才 | 责任编辑:杨俊康

辛丑秋深,借顺德一文学活动之便,前往潮汕。先前不曾来过潮汕,久闻其文化深厚别样,今日更知来迟。此间所见所闻,皆堪称妙称奇,于是捉笔简记扼要,若有欲表其详者,另开篇也。


潮汕古城


走过龙湖古寨的小巷,潮州日报庄园 摄

龙湖古寨方伯第的精美壁画需要保护

在前美村看麒麟舞表演

在前美村看麒麟舞、童谣、剪纸等各种民艺

在潮州和汕头,分别去一趟老城区,还各看了一个老村子——潮州的龙湖古寨和汕头的前美村。在这些地方,总要和当地人聊一聊历史遗产保护的问题。

潮州与汕头两地老城还在,民居板块和街巷肌理还在,典型的老房子还在,历史空间犹然可见,而且各自的特色很鲜明,这非常重要。这表明潮汕两城都有各自城市的历史特征。这是这两个岭南名城的福气。

汕头的侨民多,又有着近代中外通商史,舶来的建筑风格与生活审美渲染着这座城市,使它风情别样。然而,这对我不陌生。我生长的天津,与汕头是同时间(清代咸丰以来)强烈地受到“开埠”和“通商”的影响。天津更厉害一些,天津有九国租界。但是,我对一位汕头人说:“我们都是把被动的开放转变为主动的开放。”因为主动,外来的东西就与本土的东西积极地融合起来。所以在中国近代城市现代化方面反而走到前沿。上海更是如此。故而,汕头城区中心建筑的外来色彩并不叫人感到生硬和强加。比如前美村的陈慈黉故居,它的“拿来主义”却使其独具“侨乡”的特色,另有一种美。

汕头城中心的“小公园”

侨批文物馆里收藏的“侨批”

城市文化保护的根本,是保护好自己的城市个性,而城市个性还要从自己的历史中寻找与认知。我特别欣赏“侨批文物馆”。欣赏一些有心人重视保存这种珍贵的历史文献。我从文物馆陈列的一件侨批中,读到当年远渡重洋的侨民迷路于茫茫大海中而危情万状的经历,深感老一代侨民生存之艰难与生命之顽强。侨民史中的开拓的精神是汕头城市的一种积极的历史精神。因此说,保护好城市的侨乡文化,不仅是旅游的需要,更是城市发展的独特的精神资源。城市旅游最重要的目的是展现自己独特的精神与魅力。

潮州古城的老城门“广济门”

潮州古城的繁华夜色

开元寺的宋代四大部洲塔

古城里出售当地民俗“出花园”物品的小店

潮州老城保存得比较完整,两千多米的老城墙、墙门洞、老街、老树、老屋,叫我吃惊。城里边,还有潮州史上源头性的一座古寺——唐代的开元寺居然还在,古钟还能敲响;然后是己略黄公祠、许驸马府、天后宫,全都依然故我。多处已是国保单位。然而,更让我关注的是与这些历史经典交相辉映的城中的世间烟火。

比起各地一些被开发的、经过商业重构的老城区,潮州古城更多保持着原生态。原住民们生气勃勃生活在自己世代相传的社区里。街头的杂货店、食品店、还有市井百业,很多是“老字号”。这些沿街小店照例都是白天卸下门板,任人出入。小铁铺的炉火蹿着火苗,专售此地民俗“出花园”用品的小店摆饰得红红火火,来买各种馋人的小吃的人多是城中百姓而非旅客。若是外来游客,不多住上几天,难以尝尽城中各种美食。

白天在古城街边的小宅院里喝一杯工夫茶

晚上去茶馆里听潮剧、潮歌

李淑英工作室的潮绣绣娘们

一群潮剧票友吹拉弹唱自娱自乐

街旁一个小院,敞着门,小小一方院中摆满小巧的盆景与花木,顶上天空不大,院中生意盈然,中间坐着一位老者,悠闲地摆弄着工夫茶。见我在门口伸头探脑,邀我进去饮上两杯。他每天午后饮足茶水,就去写字。他爱好书法。

在另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院——潮绣名家李淑英工作室里,看过李淑英给学徒授课后走出来,一阵弦音伴唱的潮剧把我吸引过去。原来一户人家,聚了几位戏友自拉自唱,自娱自乐。我还特意去了一位潮文化藏家自办的博物馆,看一看潮州各类艺术的老东西。这位藏家叫杨坚平,近九十翁,称得上潮州艺术的铁杆粉丝,每见有价值的历史遗产,惟恐失散,设法收藏起来。现在自办一个博物馆,把一生的藏品放进去。办博物馆的人都有“共享”之心。他最大的快乐是见人喜欢潮州的民艺。

向潮彩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谢金英(左一)了解工艺改进和传承现状,右一为潮州文联主席程小宏

谢金英的潮彩作品

杨坚平把对潮州民间工艺的毕生收藏和研究放进博物馆里

杨坚平自编自制的麦秆画教材

潮州人叫我明白,一个城市历史文化保存得好、现代文化繁盛,离不开三方面原因:一是城市管理者懂文化,懂得怎么支持文化,不是把文化当个人政绩,而是把文化当做文化来做。比如上边说的李淑英刺绣工作室和杨坚平潮州传统工艺博物馆,都是由政府提供的房屋,提供平台,让他们发挥文化的热情与积极性。

一是文化界的人士,对文化做好调查、梳理、编制档案,并挖掘和做好宣传。在潮州我发现各种编写的潮州文化和艺术的图书、画册、名录很多,很佩服潮州文化界、文联、民协、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多年来所做的工作。心中热爱,工作致力。

三是老百姓挚爱自己的文化,这是最重要的。老百姓是文化的主人。百姓真心挚爱,文化不愁传承。

连日来,潮汕两地的文化工作者和学者们抓紧一切时机,热诚地向冯骥才先生介绍当地文化


在潮汕十天,所见文化的传承与繁盛,给城市带来了活力。非遗在生活中。

一天与潮州友人聊天时,忽然对热衷本土文化的程小宏先生说出自己心中对潮州文化的感受:“浓得化不开。”

在汕头的前美村还写了两句心头的盛情:“潮汕文化浓似酒,前美民艺艳如花。”

浓郁、厚重、活力,是潮汕给我深刻的文化印象。归来事冗,纸短意长,先匆匆记下一些感受与片断。日后再寻机缘深入潮汕民间才是。(完)



(图文由冯骥才工作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