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浙江:良渚文创 一场跨越五千多年的超时空对话

发布时间:2021-07-13 10:49:46 | 来源:中国日报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杨俊康

良渚文明距离我们有多远?她尘封于一片厚重的黄土地之下,沉睡了五千多年。良渚文明距离我们有多近?她藏身于一杯浓烈的拿铁咖啡之中,留香唇齿之间。咖啡上漂浮着似人似兽的神灵图腾,散发出可可粉特有的微苦芳香,那香气吸引着人们去探索中国的“斯芬克斯”之谜。这正是良渚博物院利用最新的3D打印技术制成的印花咖啡,而那奇异的标志则是象征着良渚文明的神人兽面神徽。

良渚博物院的3D打印印花咖啡李玥摄

良渚博物院将“文创空间”设计成继“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之后的“第四展厅”,细致地陈列着融合当代新潮设计和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让历史悠久的良渚文明以新的形式得以延续。象征万物复苏的“报喜之神”良渚玉鸟,化作轻盈活泼的玉鸟台灯,柔和的灯光与玉鸟光明而神圣的寓意完美契合。良渚文化典型器物的良渚玉琮,则化为一颗纹饰精美的项链吊坠,给古老文明注入了时尚气息。

良渚博物院文创产品玉琮吊坠图源自网络

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离不开考古工作者对文物的扎实研究。良渚的考古工作从1936年开始至今已走过八十多个春秋,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正式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成果赋予了良渚文创十分“硬核”的内涵。良渚博物院院长周黎明称:“研究为先。没有研究,文物就失去了灵魂。”要把文物研究透,深挖历史价值、美学价值、人文价值,甚至哲学价值,才能够通过文物来见人、见物、见社会、见历史。

良渚博物院藏品——玉琮高越摄

这些富有历史感的文创产品,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神追求和优秀文化的价值内涵,还具有高度“生活化”的特征。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文化产业局局长马东峰称,他们希望这些文创产品“有温度、不高冷”,把饱含着良渚文化精神内核的物件融合到生活中去,让人们把博物馆“带回家”,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常使用,不断体会产品中蕴含的良渚文明,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加强文化交流传播的效果。

良渚博物院文创产品积木刘婧妮摄

在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中,最受游客欢迎的正是那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文创空间的工作人员称,今年的一大“爆款”是带有良渚文化元素的冰箱贴。这些五颜六色、形态各异且价格亲民的冰箱贴,很难让人不喜欢。甚至有一些“冰箱贴控”,不顾路途遥远专门前来良渚博物院收集这些冰箱贴。小小的冰箱贴像魔术一般把沉睡的文明变“活”了,让神秘而遥远的良渚文化跟随冰箱贴走进千家万户。

良渚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冰箱贴杨莉雅摄

除了展示这些能用好用、品质优良、具有文化内涵的小物件,博物院还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实践项目,如“纸随剪转、心随刀动”剪纸活动和“五彩染双翼、斑斓驻清空”风筝制作坊。院长周黎明称:“我们做博物院工作的初衷,是为了让文化滋润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文化的熏陶下明来路、知去处。要让博物院凸显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紧紧抓住现代人尤其是青年群体的审美情趣、阅读习惯,力求通过形式上的拓展拉近历史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良渚文化,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习良渚文化、爱上良渚文化。”

良渚博物院融媒体读本刘婧妮摄

作为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良渚博物院与时俱进,不断制定新策略、取得新突破。院长周黎明称,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注重研究良渚文化内涵的拓展,包括文化面貌、对中华文明发展脉络的贡献以及和其他文化的关联,加大良渚文明国际化交流的力度,真正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在文创方面,博物院则将继续强调数字赋能,运用科技手段来增强观众的体验感、互动感。良渚博物院近几年陆续启动了文物数字化工程,研发了二十多部数字作品,并于2020年系统地编撰了融媒体读本,更好地解读和呈现文化内涵。近日,良渚博物院推出了“意象良渚”跨媒体艺术沉浸展。整个展览没有一件文物,完全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和非遗艺术,锻造出绵延的坝体、巍峨的宫殿,让沉睡的文物“开口”说话,每一个场景里,观众都能寻得文物的踪迹,感受富有生命力的良渚美学。这样的“跨界联动”给予了良渚博物院“第三只眼睛”,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发展空间,推动良渚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传播。